逆语法化研究——试论古代汉语句中语气词“也”演变的过程、条件及动因
[Abstract]:In ancient Chinese, "Ya" is a modal word in a sentence that indicates a pau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licated expression structure and disyllabic vocabulary in Chinese, the pause function of "Ya" loses its function and gradually becomes a redundant component of form and reality. And under the action of context to obtain a more substantial meaning, after re-analysis, the final comple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odal words to adverbs. Because of the emptiness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also", the evolution of the modal word "also to adverb" in sentence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mology and multi-direction under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texts.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宝勤;“也”“亦”兴亡探析[J];学术研究;1998年04期
2 孙梅青;;助词“呵”的语法演变[J];语言研究;2006年02期
3 李宗江;“也”的来源及其对“亦”的历时替换[J];语言研究;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曼曼;何休《春秋公羊傅解诂》词_Y训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浩;《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万曼璐;《华阳国志》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贾璐;朱熹训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郭肖波;明代兵枪及其竞技运动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9 赵险峰;南宋骚体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玉红;《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涂月爱;《春秋繁露》复音词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4 李伟;《搜神记》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卫平;“却”的语法化[D];温州大学;2010年
6 保菁菁;“改写理论”视角下《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中译本语言多样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8 林青松;《西游记》动词重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亚丽;《说苑》双音节动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宋雯;《说文通训定声》重言形况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斌;《元曲选》中的语气词“也、呵、那、阿、呀”[J];古汉语研究;1996年01期
2 都兴宙;近代汉语的“呵”与“後”[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张延成;元代汉语虚词札记两则[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中助词的特殊用法[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振华;有-ly与无-ly的副词[J];大学英语;1989年06期
2 戴梦霞;“即”“既”有别[J];咬文嚼字;1995年08期
3 秦礼君;汉日副词的同与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4 关文新;自由副词初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3期
5 林华勇;可控副词和非可控副词[J];语言研究;2005年01期
6 高慕容;;一个副词里的春天[J];五台山;2009年07期
7 朱红霞;;副词up与down的意义对比[J];科技英语学习;2005年12期
8 陆世光;如何区分副词和形容词——“突然” “全”是什么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陈力卫;对日语副词的初步调查[J];外语学刊;1981年04期
10 孙立成;试谈说明形容词的副词[J];中国俄语教学;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春贵;;试论假设复句里的关联副词“就”[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王茜;;方式副词“赶紧”、“赶快”和“赶忙”的共时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王高娃;红英;;现代蒙古语副词搭配规律初探[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祖友;;评《现汉》“然”尾词中的副词[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5 颜秀妃;;台湾闽南语副词"搁"的用法刍议[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6 李泉;;“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7 张颖;;日中机器翻译中汉语副词的数据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晓林;;说“曾不”[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董晶;黄华;齐春;阎鸿森;;基于冗余状态的抗时间域同步攻击的视频水印方案[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是否该终止项目[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2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曹保顺;2004年高考语文虚词解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从环境分析到执行的创新循环[N];财经时报;2007年
6 广州万隆;后市走势的三种可能性[N];证券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黎明;明确目标 加快发展[N];巴中日报;2008年
8 江苏省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 洪卫东;一般型二极管电路简单计算的题型及解法[N];电子报;2008年
9 ;更适合学习和考试的词典[N];科学时报;2003年
10 卢烈红;面对三千年前的语法[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潘国英;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崔惠玲;韩国语词类学的历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洪钟;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倩倩;副词“却”的历史发展[D];暨南大学;2010年
2 林芸;广告语“副词+品牌词”结构、“突出”义副词“更”的调查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3 孙春飞;《左传》中状态副词的类别及其语法功能[D];暨南大学;2010年
4 侯海芹;3-6年级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副词偏误的考察分析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淑贤;《宋书》双音节副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丰莎;湖南省湘阴县长康镇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雪;副词“总”的多维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樊仕s,
本文编号:2362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6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