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十年双语词典学著作述评
[Abstract]:From static to dynamic, from perceptual to rational, from experience to scie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ree decades of bilingual dictionarie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ir typ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their representative works. It is emphasized that Chinese bilingual dictionari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djacent, intersecting and similar subjects of lexicography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ir future efforts is pointed out.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克江;试评《汉英词典》、《汉英大词典》与《新时代汉英大词典》[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伍萍;蒋元猷;;词典例证文化功能研究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郑文;;词汇石化现象与词汇习得的心理认知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郑仲春;;从认知角度看语言的理据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徐蓓;;“作秀”还是“做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戴远君;;“谢谢/thank you”的语用环境及其对外向型汉英词典释义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周燕瑞;;内向型汉英词典的实用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冯宏;;《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释义问题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徐海,罗思明;词例研究的新进展[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后尘;;关于双语词典的特色[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陈梅;康旭;;汉英双解词典:读者分析及其必要性[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梁德润;;外向型汉英词典框架的研究和探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盛培林;;关于英汉、汉英贸易词典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傅维贤;;对比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尹学义;;由一枝独秀到百花争妍——新中国的日汉双语辞书出版事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邓小玲;;积极型双语词典的例证[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龙华;定义问答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肖珊;基于概念语义的言说动词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吕红周;符号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裘禾敏;《孙子兵法》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红;《俄汉详解大词典》视域下的观念词счасть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芳;基于语义框架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雪;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科技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5 江德能;颜色词“红”及语素“红”参构语词的语义—修辞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春霞;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猜测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禚晓;《现汉》词汇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发展[D];鲁东大学;2011年
8 杜珍珍;从词汇石化现象谈义位的民族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晓亮;洛克《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翠;《尔雅翼》训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山;;20世纪以来朱熹文献学研究述评[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尚婷;;国内语言诗派研究述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尹良香;;新式标点符号百年演变史述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12期
4 朱仰东;;二十世纪至今元代水浒戏研究述评[J];船山学刊;2011年02期
5 陈亮;;国内多丽丝·莱辛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6 朱振武;郭宇;;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王思思;;印度电影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研究述评[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年01期
8 本刊编辑部;“岛崎藤树文学翻译与阅读奖”征文来稿述评[J];译林;1987年02期
9 朱继琢;白居易早期的社会思想——《策林》述评[J];广东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10 丹尼斯·琼斯 ,少况;沃尔考特创作述评[J];外国文学;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军;;英汉中动结构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杨治良;郭力平;;加工分离说的发展述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何安明;惠秋平;;智力理论发展述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毛洪波;;汉语连读变调解释性研究述评[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5 赵岚;;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改革研究述评[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6 王德芳;余林;;虚拟社会关系研究述评及展望摘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田葆栓;;我国长大货物车的最新进展与关键技术问题[A];特种货车论文集[C];2005年
8 赵婷;周毅刚;;国内城中村研究十年述评[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王成城;刘洪;刘善堂;;同一性与组织有效性研究述评[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永玉;;维尔伯及其超个人心理学述评[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春光;理论的新发展 实践的新篇章[N];解放军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赵永新 丁伟;绿化为何赶不上沙化[N];人民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王比学 徐运平;权益绝不容侵犯[N];人民日报;2002年
4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寻找人类和解途径(述评)[N];人民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李丽辉;拉困难企业一把[N];人民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卢新宁;为了人民的利益[N];人民日报;2003年
7 中行衢州分行 徐龙华;巴塞尔联合论坛监管文件概要述评[N];上海金融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傅莲英;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缝隙[N];国际商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于春光;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N];解放军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青和;依法净化投资环境[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舒伟;旧中国国会兴衰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周宇松;大尺寸纳米金属银和纳米金属钨块材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1999年
4 凌天松;明编词总集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蒋炜;新型整体式钒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宗庆;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7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冯兴石;欧盟的“研究与技术开发”(RTD)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杨锐;论“自我”观念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柳;后基因组学研究:吗啡依赖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NA甲基化谱分析技术的建立与评价[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昌良;《新华副刊》之《工人习作专页》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薇;后现代法学述评[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陈文静;二十世纪中国影戏研究百年述评[D];四川大学;2006年
4 蒋书同;五四时期湖南报刊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莹;口语教材述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6 费红伟;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常小军;赛典赤研究述评(1900-2007)[D];兰州大学;2009年
8 邱桂林;新中国二十世纪50-70年代末的对外援助述评[D];湘潭大学;2006年
9 葛晴;才子佳人小说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龙;美国双向双语教育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74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7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