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意义的复杂性回归——语言顺应论之“意义观”阐释
[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meaning theory,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holds that "meaning research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 should return to complexity". This basic proposition covers three aspects: in ontology, the study of meaning needs to go out of the analytical nature and turn to complexity, so as to answer the connotation of "what meaning is"; In the theory of value, the study of meaning must break through the semantic triangle and construct the pragmatic triangle so as to clarify the value confusion of "what meaning means". In epistemology, the study of meaning should lock in the optimal solution rather than the optimal solution, so as to depict the cognitive direction of "what meaning should be".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基金】:2010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00481032)
【分类号】:H0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志平,杨颖;从适应性理论看翻译研究的语用取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严从根,王家云;意识教学刍议——直面和超越当前公共教育学面临的困境和挑战[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孙宁宁;语用学与翻译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孙宁宁;实践哲学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高航,严辰松;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张今杰,林艳;卡尔-奥托·阿佩尔先验语用学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3期
7 李晔;;“普遍伦理”问题的“科学”背景与视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1期
8 殷杰;;社会科学哲学的论域[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3期
9 张文喜;理性话语霸权的检测与解构——读马克思、福柯、德里达[J];理论探讨;2002年01期
10 王中田,崔颢;哈贝马斯认识论思想述评[J];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D];浙江大学;2005年
2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郭强;知识与行动:一种结构性关联[D];上海大学;2005年
4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8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志平;选择与顺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芝;从顺应理论角度研究语用失误[D];中国海洋大学;2002年
2 谢腾云;交往理性与话语政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晓光;顺应论与社会指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贾腊江;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D];西北大学;2005年
5 徐芳;作为话语的英语教学:基于伯恩斯坦课程理论上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金荣;通过基于顺应论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巩清民;顺应理论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楠;论概念隐喻在构建篇章连贯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06年
9 迟语;话语误解分析及其对交际机制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沈映涵;论哈特法律理论中的描述社会学[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超;;论符号学的意义生成理念及其局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吕叔湘;;意内言外[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年08期
3 袁斌业;语言顺应论对翻译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刘恩祥;刘颖;李哲;;论语言顺应的动态性——基于广告语言的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吴增生;语言顺应论与二语习得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孙立华;;模糊语与语言顺应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7 杨永和;;动态顺应视域中的语码混用研究[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8 李久阳;;从“语言顺应论”看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姬小玲;;从语言顺应论看二语习得中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发展的关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赵艳春;;广告语对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广告语言创作[J];职业圈;2007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谭晓丽;;韦努蒂的解构翻译思想新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景秀;新闻话语意义生成的系统功能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申智奇;刻意曲解: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利耀;语言顺应论视角下商务谈判中不合作现象的语用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方晨;冗余性的语言顺应论分析[D];华侨大学;2011年
3 李林娟;从语言顺应论看《水浒传》沙译本中的绰号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早热古丽·阿不力米提;从顺应理论研究维吾尔族大学生口语中的维汉语码转换[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艳春;广告语言中“不合作”现象的语用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占芳;家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陈丽霞;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晨;外交话语中的语用模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全小敏;品牌名称翻译:顺应论的方法[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杨玲;语用距离和话语选择[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75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7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