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印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Abstract]: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globalization has changed our world, especially in East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rought a new look to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Many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a long history of relations with China through their overseas Chinese.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Indonesia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focusing on Chinese education and national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The aim is to determine the linguistic atmosphere of each society and examin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rough these insights.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studying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trategic advantages of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and the obstacles to the spread of Chinese in this region. Although Singapore, Malaysia and Indonesia have their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independent countries, they have similar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roblems and characteristics, unlike othe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Sometimes Chinese cultural activities are sensitively regarded as Chinese hegemony, which also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and understood. This thesis will also stud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language policy and current attitudes towards Chinese and make some considerations in support of China's relations with Singapore, Malaysia and Indonesia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among citizens of Singapore, Malaysia and India.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前进;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恢复的前提和前景[J];国际观察;2002年05期
2 耿红卫;;新加坡华文教育史简论[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3 黄昆章;;也谈海外“华文热”[J];华人世界;2006年06期
4 李天锡;东南亚华文教育前景简论[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02期
5 李天锡;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华侨大学举行[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03期
6 王燕燕;加拿大的祖语教育与华文教育[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02期
7 吴晓霞;九十年代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改革方向[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苏泽清;论中华文化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八桂侨刊;2004年05期
9 高伟浓,杨晶;二战后欧洲华文教育的历史与前景的初探[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谭家健;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J];民主;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振华;曾洁;;加强普粤拼音优化教学研究,促进华文教育现代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蔡亲炀;;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的现况与发展[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灯;;大华文教育视阈下的境内外学生互动教育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4 蔡铁民;;闽南侨胞乡情流变[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5 张永安;;面向21世纪暨南侨校教育发展新思路[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人怀;;面向新世纪的创新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云南省委统战部课题组;;缅甸华侨华人社团研究及工作对策[A];中国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关秋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下一代[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开慧;;马来西亚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分析及启示[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淑细;;马来西亚教育历史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胜林 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东南亚华文教育的三次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胥爱珍 通讯员 龙淑英;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基地落户我市[N];德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京生 张燕萍;侨务部门拓展华文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记者 雷辉 通讯员 黄爱华;百余志愿教师赴海外教华文[N];南方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红;华文教育为中华文化“留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孙汝建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院长;华文教育教什么? 育什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红;华文教育牵动众人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记者 黄之宏 张睿 实习生 孙余丹;全国首个全日制华文班开学[N];温州日报;2011年
9 ;世界华文教育大会背景资料[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杨子岩;发展华文教育正当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荣;语言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林雯;论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第一个十年[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春艳;抗争与妥协:马来西亚华社对华族母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5 章石芳;族群文化认同视野下菲律宾华族移民母语教育发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SIRIWAN WORRACHAIYUT(韦丽娟);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银心;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初中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明;新加坡双语教育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颜春龙;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慧丽;新马印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展望[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美君;老挝华校华文教育的现状、困难与改革[D];苏州大学;2012年
3 李进敏;菲律宾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刘许;菲律宾华文教育支持者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曹慧覃;泰国清迈市市政府小学华文教育现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黄桂林;缅甸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区华文教育的调查与思考[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黄永涛;泰国华校华文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小荣;从华文教育的角度看海外华人的文化追寻[D];暨南大学;2012年
9 刘小妃;越南南部华族华文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甘奇;20世纪上半叶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变迁[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84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8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