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药品广告的人际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31 15:05
【摘要】: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近几年来备受学者关注,由最初的语气、情态到马丁的评价,形成了词汇语法连续统,不断地完善了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目前对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大部分着重英文广告,对汉语广告的研究较少,对汉语药品广告的研究更是甚少。而药品广告在日常生活中却是无所不在。因此,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和马丁的评价理论为框架,从语气、情态、态度、介入和分级五个方面对汉语药品广告进行人际意义分析。 本文利用报纸、电视这些渠道共收集50篇汉语药品广告作为语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发现,汉语药品广告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第一,在语气方面,陈述语气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疑问语气最少。这些语气结构不仅有信息给与的功能,也有行为要求的功能,语气的交替使用使药品广告更具有互动性和交流性。第二,,在情态方面,药品广告主侧重于低值的可能性情态和意愿性情态,有意地放低自己的位置与潜在消费者交流,以期得到认可。第三,在态度方面,鉴赏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情感,判断最少。鉴赏更多是用积极显性的词语来描述药品,积极性词汇容易激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而在表达情感时,既有积极词汇也有消极词汇,服药前用消极词汇与服药后用积极词汇易于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对药品的说服力。第四,在介入方面,药品广告主要以单声体现,但多声的适当使用,可以增加药品的可靠度。第五,在分级方面,药品广告主主要以语势中的强势和聚焦中的模糊来表达。强势表达法可以赢得潜在消费者的信任,而带模糊意义的词汇的使用降低了广告主应负的责任,对消费者来说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但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本论文尝试性地探讨了汉语药品广告的人际意义,旨在拓展人际功能在广告领域的应用。同时,本文揭示了药品广告的特点,并探索了药品广告主是如何与潜在消费者互动,最终说服消费者购买药品。这一研究不仅为撰写药品广告提供相关的建议,同时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潜在消费者辨别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Abstract]: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theory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initial tone, modality to Martin's evaluation, the lexical grammatical continuum has been formed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t present, most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advertising discourse focus o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but less on Chinese advertisements, and even less on Chinese drug advertisements. Drug advertising is ubiquitous in everyday lif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Martin's evaluation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person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drug advertisements from five aspects: mood, modality, attitude, interven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n this paper, 50 Chinese drug advertisements are collected from newspapers and TV channels and studied in detail by qualitativ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drug advertising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Firstly, in the aspect of mood, declarative mood is the largest, imperative tone and exclamatory mood are the second, and interrogative tone is the least. These mood structures have not only the function of giving information, but also the function of behavior requirement. Second, in the aspect of modality, drug advertisers focus on the low value of possibility modality and willing modality, and deliberately lower their position to communicate with potential consumers in order to get recognition. Third, in terms of attitude, appreciation is the highest frequency, followed by emotion, judgment is the least. Appreciation is more positive and explicit words to describe drugs, positive words tend to arouse consumers' desire to buy. When expressing emotion, there ar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words. It is easy to form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using negative words before taking medicine and positive words after taking medicine,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persuasion of drugs. Fourthly, in the aspect of intervention, the drug advertisement is mainly reflected by single sound, but the proper use of multi-tone can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drugs. Fifth, in terms of classification, drug advertisers are mainly expressed in terms of power in speech and vagueness in focus. Strong expressions can win the trust of potential consumers, while the use of vague words reduc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dvertisers, which is deceptive but attractive to consume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terperson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drug advertising, aiming to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n the field of advertising.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advertising, and explores how drug advertisers interact with potential consumers and finally persuade consumers to buy drugs. The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advice for writing drug advertisements, but also helps potential consumers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of drug advertisements.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敏;王瑛;胡晔;;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J];文教资料;2006年23期

2 张向萌;;浅析《如梦令》宋词英译文的人际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7期

3 姚艳梅;;试探自传话语中的人际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3期

4 李湘;彭华;;公益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5 贵超红;;新闻语篇与批评性话语分析——以美国《时代》周刊一篇新闻为语料[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3期

6 张允;高存;;论英语写作中的人际意义表达——以校长致辞中的人称指示语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李健民;;商务英语信函的人际意义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李艳华;;商务谈判英语的人际功能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余晓强;;通知文体的人际意义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15期

10 董兵;;“你”是谁?——对诗歌《当你年老时》的叙事解读[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于发布2008年第1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汇总情况的通知[A];2008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社会责任红皮书[C];2009年

2 李维涅;刘自龙;王燕;王伊航;单丹;;提高消费者虚假违法药品广告认知度的必要性及途径方法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李维涅;郑少玲;杨宗思;符伟燕;;关于海口市消费者虚假违法药品广告认知度的调查[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田圆圆;张象麟;;澳大利亚药品广告监管模式简介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李伦;刘洪兵;;药品广告的法律调控与思考[A];四川省药学会第七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云红;朱亮;初炜;孔祥金;;基于互联网的实时电子监管,治理虚假药品广告的关键[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7 张凤刚;;浅谈虚假医疗、药品广告的成因及治理对策[A];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之我见征文活动获奖论文选编[C];2002年

8 白鹏鹏;;探究称呼语的人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邹竹琴;;浅议药品广告审查与药品广告创意的辩证关系[A];江西省气象部门第二届高级工程师技术述职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邢花;石雪;李秀娟;郭莹;;有的放矢 加强我国药品广告管理[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周吉虹;药品广告岂能将法律当儿戏[N];工人日报;2003年

2 辛欣;德国药品广告寥寥无几[N];健康报;2003年

3 姜恒;药品广告闹新春[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陈锦;於红焰;四川重拳出击违法药品广告[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马鑫良;药品广告要讲个性[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张惠萍;黑龙江规范药品广告[N];中国工商报;2000年

7 杨世新 代 涛;房县全面强化药品广告整治工作[N];中国工商报;2010年

8 记者 张建平;发布违法药品广告五企业被查处[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日天;药品广告企业操作好难?[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侯红军;2000年药品广告风头出尽[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淑英;《都柏林人》人际意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肖唐金;英语情态卫星副词与语篇中的情态补充[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诗芳;法庭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颖;从评价体系看商业评论中态度意义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辛志英;人际投射小句的语篇行为特征[D];厦门大学;2009年

8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张俊;包装名词在语篇中的态度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汤斌;英语疫情新闻中言据性语篇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磊;广告语篇中人际意义在情态系统的表达[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李秀丽;中英文网上招聘广告的人际意义实现的对比分析[D];汕头大学;2010年

3 王果;对巴拉克·奥巴马政治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淑娟;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电影《末路狂花》中女性话语变化与女性意识觉醒的人际意义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黄婷婷;奥巴马公开演说的人际意义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丽娜;性别语言差异的人际意义[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杨娜芝;奥巴马就职演说的人际意义[D];汕头大学;2010年

8 贺艳君;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的人际意义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原金凤;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语篇中人际意义的解读[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程懋懋;初中英语教材对话部分人际意义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6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96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b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