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修辞学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发布时间:2019-01-05 08:18
【摘要】:长期以来,修辞学独立于语言学研究之外,与逻辑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并列存在,直到近代才作为一个分支回归语言学。随着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变迁,修辞学理念依次经历了"修饰观""合理选择观""情境和题旨适应观"和"以交际对方为中心的适应说"等不同的阶段,修辞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不断拓展。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rhetoric, independent of linguistic studies, existed side by side with other disciplines such as logic, aesthetics and so on. It was not until modern times that rhetoric returned to linguistics as a branch. With the change of the paradigm of linguistic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rhetoric goes through different stages, such as "modification", "reasonable choice", "situational and thematic adaptation" and "communicative adaptation".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rhetoric research have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作者单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欧亚语系;
【分类号】:H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万云;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武宏志;论批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3 高万云;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徐岱;身体与写作——进入边缘诗学的一个视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李显杰;从现代到后现代:当代修辞学理论辨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小博,郭贵春;科学修辞学的方法论意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1期

7 姚喜明;政治与修辞学的兴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李鑫华;规劝与认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博克新修辞学比较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鞠玉梅;从西方修辞学的新理论看修辞学的发展趋势[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唐欣;;道德隐遁的浮世绘——近年官场小说的叙事伦理批判[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大津;跨文化言语交际:互动语用修辞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3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超;女权主义修辞批评[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鑫莲;《白鹿原》叙事的多维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志菲;中国当代颂歌的文化形态(1949-1979)[D];暨南大学;2005年

4 张威;伯克新修辞语篇分析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王玉红;符号透视:韩国电视剧的文本和诠释[D];新疆大学;2007年

6 巫洪亮;想象的“工农兵”与“工农兵”的想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婷婷;李锐晚近小说的叙事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江化林;金圣叹修辞化评点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旺芳;理论与实践: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东晖;《笑傲江湖》小说文本修辞幻象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轶南;;修辞学语境下的现代设计探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01期

2 吴清;;修辞学的起源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3 林清书;;执着思辨 突破藩篱——读罗渊《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J];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谭学纯;林大津;;本期话题:闽籍海外学者郑子瑜的修辞学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付伊;;当代修辞学的突破:问题优先还是方法优先?——第二届望道修辞学论坛述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韩书庚;;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修辞章指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3期

7 彭炫;温科学;;当代语言学的修辞学视角[J];外国语文;2010年01期

8 李雪娟;;通感辞格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0年09期

9 谭学纯;林大津;;本期话题:修辞学研究的外部空间和内部学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吴礼权;;修辞学与汉语史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英;;现代汉语辞格研究中的用例问题[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谭笑;刘兵;;科学史中修辞学的三种主要形态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郭英珍;;隐喻的语用文化对比与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鞠玉梅;;关于修辞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罗瑞球;;隐喻与大学英语教学[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林万菁;;王希杰修辞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念[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高万云;;王希杰的修辞学研究三论[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殷相印;;王希杰的人文主义修辞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江平;;走进王希杰修辞学理论体系——再评《王希杰修辞学论集》[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郑荣馨;;重视原创——王希杰学术研究的特色[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透视“话语不作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透视“话语不作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山东;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举行首届年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谭学纯;历史与修辞相遇[N];光明日报;2005年

5 曹禧修;修辞学:鲁迅诗学研究新亮点[N];文艺报;2004年

6 胡正荣;传播学的中国图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刘永昶;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一些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严云受;开拓修辞学研究空间[N];光明日报;2002年

9 黎运汉;成功的开拓性新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10 晓白;汉语也有风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晓红;陈望道对中国语法修辞研究的历史贡献[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童;顺应论对《老友记》中非真实性话语的阐释力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丹;逻辑思维与修辞学教学[D];燕山大学;2010年

3 娄炜利;修辞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传艳;汉语矛盾修辞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奕;汉俄语仿拟辞格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吴志伟;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稿修辞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司加飞;《镜花缘》修辞格的认知探析[D];扬州大学;2010年

8 刘旭琴;古代文字狱之修辞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天门;阿拉伯语比喻与汉语比喻对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丁小静;儒墨语言理论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01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01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0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