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求
[Abstract]: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lso the main feature of writing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t is guided by the practical principle of writing teaching and changes the teaching idea. Only by unremitting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can the revolutionary transform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structure model, student learning model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be realized.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1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德利,王渭清;中文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创新教育论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渭清;;对高职语文教育专业教学转型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Z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尤西林;经典文本导读在大学人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江泽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丽萍;;理工科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途径[J];考试周刊;2008年48期
2 王冬云;;改进应用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教学与改革[J];文教资料;2011年09期
3 沈晓枫;;授人鱼,不如授人渔——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4 杨静;;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10期
5 蔡荷芳;;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李霞;;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析[J];青年文学家;2009年11期
7 冯燕红;;职业教育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年14期
8 王艳平;;如何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效果[J];文教资料;2010年23期
9 李富国;;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反思[J];中国林业教育;2008年04期
10 聂春梅;;关于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琴跃;赵亚辉;金立军;方春华;;国外教学模式探析及其对高校双语教学的启迪[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康勇;;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认识[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3 张东海;黄炜;孟燕;;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陶曙军;;顺应时代需要,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岳峦;;论可持续发展的写作能力培养[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6 罗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构想[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郑庆君;;“诚信”原则与修辞学的对象[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8 韦中超;王发强;梁瑞生;;双语教学中两种语言时间分配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小丽;沈建英;贺军;李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探索[A];中国解剖学会第四届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委员会暨全国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主任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颖;张春林;;英汉双语教学与教学质量[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音门德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赵丹琦;母语生存的未来之路[N];新华日报;2006年
3 实习生 晋东;让人文精神渗透课堂[N];云南日报;2008年
4 左健邋沈卫娟;聚焦在学科前沿最重要的问题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沙吉旦·艾沙;浅谈双语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N];伊犁日报(汉);2008年
6 李泳沩;促进朝鲜族文化健康发展[N];吉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马小丽 实习生 郭俊楼;语文课是否应该走进高校课堂[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8 本报记者 卢毅然;从“把人请进来”到“自己走出去”[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记者 杨民;双语老师,您在哪里[N];四川政协报;2009年
10 黄忠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更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国军;师专现代汉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秦凤珍;相似论与汉字识字教学[D];烟台师范学院;2005年
3 徐元英;PBL网上辅导与答疑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周卫鸽;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晖;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宏宇;乌鲁木齐市四十六中新课程改革中双语授课班学生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增会;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文娟;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语言教师的角色转变[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9 苏春;大学语文:“读研写演”生态情景式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军;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1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0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