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琉球官话课本的使役标记“叫”、“给”及其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19-01-12 14:04
【摘要】:琉球官话系列课本表达使役的"叫"和"给"分工有别,互补分布。在统计考察历史语料的基础上,联系现代南北方言使役义的表达方式,发现琉球官话课本中的使用情况与清中叶以降的南方文献一致,而与北方文献存在差别;这种类型上的差别也存在于现代南北方言中,即南方方言与给予动词同形的词表示容任类使役,不表令致类使役;北方方言则令致类、容任类使役使用同一语法标记。在此基础上,提出使役范畴二分为令致类和容任类使役的必要性,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问题。
[Abstract]:Ryukyu Mandarin textbooks express the different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corpu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usative meaning in moder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ialects, it is found that the usage of Ryukyu Mandarin textbook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outhern literature 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bu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northern ones. This kind of difference also exists in the modern language of the south and north, that is, the southern dialect and the words that give the verb the same form indicate that the causation of the class is tolerated, but not the cause of the class, while the dialect of the north makes the cause of the class, allowing the causation of the category to be used the same grammatical mark. On this basis, the necessity of dividing the category of causation into the category of causation and the category of tolerance is put forward,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blem of dialectal typology.
【作者单位】: 北京华文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项目号:12&ZD17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琉球官话系列课本语法研究”(项目号:07BYY046) “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逸仙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号:11100-3126200)的资助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元建,王玲玲;论汉语使役句[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2 彭利贞;论使役语义的语法表现层次[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岳辉;;《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的语言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刘永耕;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李炜;濑户口律子;;琉球官话课本中表使役、被动义的“给”[J];中国语文;2007年02期

6 李炜;清中叶以来使役“给”的历时考察与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琴;;笑永远是自觉的——论老舍的幽默创作风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孟远;;在默契与游离之间——论赵树理小说创作与赵树理方向[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唐宏峰;;平民的幸福及其限度——论刘恒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4 王春云;;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抗战文学中的表现[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康连星;;兼语式、致使结构和使、叫、让构块式[J];才智;2008年13期

6 周霞;;目的论观照下小说中文化因素的翻译[J];长城;2011年12期

7 王宇明;;21世纪《海上花列传》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鲍红;;黄梅戏中安庆方言叹词的运用[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冯健飞;;一面病态人格的镜子——浅析老舍小说对官本位思想的批判[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鹿婕;;试析《四世同堂》对宏大主题的艺术化处理[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许希明;;英语使动句的汉译变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袁进;;开创都市叙述的新风气——试论韩邦庆的小说叙述理论与实践[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欣;英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婕妤;一项关于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英交替口译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一;韩汉使动句对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丹;语言模糊性及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马向颖;基于致使范畴的现代汉语“使”字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文佳;外国留学生兼语句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黄慧英;浮沉在时代大潮中的“海上花”[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栓;汉语安全警示语的“注意窗”理论视角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薛;田园生活的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真;承传与突围—老舍、邓友梅、叶广芩京味小说比较研究[D];聊城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明清福州琉球馆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吴元丰;名目繁多的琉球来华使节[J];历史档案;2004年02期

3 李金明;明清琉球册封使与中国文化传播[J];历史档案;2005年03期

4 宫里正子,马海轩 ,董丹;日本人眼中的琉球漆艺与染织[J];紫禁城;2005年02期

5 王立芳;;移民琉球与东南亚的闽人[J];八桂侨刊;2008年02期

6 李晓杰;;沧桑琉球[J];紫禁城;2008年07期

7 板谷彻;细井尚子;张志凡;;关于《琉球剧文和解》[J];戏剧艺术;2009年06期

8 叶长海;;琉球演艺初识[J];戏剧艺术;2009年06期

9 王振忠;;清代琉球人眼中福州城市的社g生活——以s娴牧鹎蚬賷q姴本r2中心[J];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04期

10 李若愚;;从琉球问题看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J];史学集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君尧;;琉球馆:尘封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记忆[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辑)[C];2011年

2 赖正维;;明清时期福州手工技艺在琉球的传播[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3 李金明;;论明朝对琉球的册封[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谢必震;傅朗;;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论略[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5 边文锋;;英国与晚清中日琉球交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岑玲;;清代档案所见之琉球漂流船的海难救助[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7 徐恭生;;明清时期福州与那霸的友好交往[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二卷][C];2011年

8 R売,

本文编号:2407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07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