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入声调研究——兼论《广韵》入声调在《六音字典》声调中的变异

发布时间:2019-01-26 09:03
【摘要】: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只有一个入声调类。文章着重考证了入声调所有韵字,并与中古音和现代政和方言逐一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差别颇大。这是由于方言接触,引起不同方言的渗透与融合,导致去声调的变异。
[Abstract]:In the Ming Dynasty, there was only one phonological category in the six-tone Dictionary of Zheng he dialect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all the rhyme characters in the intonation, and compares them one by one with those of the middle and ancient Chinese tones and modern political dialects,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quit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is is due to dialect contact, resulting in the infil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dialects, leading to detone variation.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两种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与现代闽北方言语系》(编号08YYB01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两种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与现代闽北方言语系》(编号07JA740032)
【分类号】:H17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重奇;;新发现闽北方言韵书《六音字典》音系研究[J];中国语文;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朝阳;陈志厚;吴平;熊德中;刘雪刚;陈星峰;;南平植烟土壤有机质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2 曾强;吴平;陈星峰;陈志厚;陈朝阳;;南平植烟土壤质地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3 马重奇;;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上声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4 谷桂秀;;对南平市工业改革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12期

5 马重奇;;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的平声调[J];方言;2011年04期

6 马重奇;;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去声调研究[J];古汉语研究;2011年03期

7 马重奇;;五百年来闽北政和方言去声调演变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马重奇;;清光绪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二十世纪末闽北政和方言土音考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9 马重奇;;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一)——十六世纪初叶闽北政和方言土音考证[J];古汉语研究;2012年04期

10 马重奇;;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十五音”的历史层次研究[J];东南学术;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晁成林;宋前文人入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影;福建:公共卫生与麻风病防治(1912-2010)[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峰;南平市城市风貌特色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白占微;福建古塔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久学;1948年福州水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爱民;福建森林狩猎场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王庆鹏;福州三坊七巷“电光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乐;《词林韵释》音系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文婧;;明代中叶商业札记(3)[J];学海;2006年06期

2 滨岛敦俊;明代中叶江南土地开发和地主的客商活动[J];广东社会科学;1988年02期

3 刘恩甫;;在常品中发现明代“弘治通宝”样钱[J];中国钱币;1989年04期

4 黄崇浩;;“楚黄”名义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王玲真;;明代中叶的苏州狂士与苏州城市人文精神[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邓斌;;明代中叶土家族诗人田九龄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舜华;;女性读者与明代章回小说的兴起[J];学术研究;2009年10期

8 沈丽萍;;论唐寅诗歌与明代中叶吴地市民文化之关系[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9 朱志先;;明代“《史》、《汉》风”与归有光著述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智夫成;明代中叶河南新设六县时间考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英;;日用类书中的“商书”——析《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2 廖心一;;刘瑾“变乱旧制”考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3 邢天寿;于欣荣;;学会研究[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4 陈立旭;;儒学精神旨趣与阳明心学的兴起[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6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7 孔宪易;;试谈《如梦录》与明代的开封[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8 周均美;;从“三言”“二拍”看明代社会风尚及市民观念的变化[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9 杨来胜;张显;席正英;李玲;;砂田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综述)[A];第二届中国宁夏中卫硒砂瓜节硒砂瓜产业发展研讨文集[C];2007年

10 李文治;;论明代封建土地关系——从产品分配和集团关系考察明代封建所有制中的两个问题[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振忠;全景展示明代徽州地域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在保护传承中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恒久魅力[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萧木荣;商幌招摇百业兴[N];中国商报;2004年

4 马起来;粗犷酣畅 江夏一脉[N];中国商报;2007年

5 岳麟邋张旭武;阳曲发现晋商乔氏古居[N];太原日报;2008年

6 吴伏喜;徽州是文物之海(续二)[N];黄山日报;2008年

7 江西财经大学 方宝璋;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天振;民间类书与明清小说[N];光明日报;2006年

9 张国盛 本报记者 刘佳;揭开云童舞的神秘面纱[N];四川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子瑞邋实习生 尤博;浙江商会领跑中国商帮[N];市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素红;明代经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2 李艳;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汪涤;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双华;明中叶吴中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夏启发;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鲁延召;明清时期广东中路海防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冯江;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皓;徜徉于出处之间[D];苏州大学;2005年

2 戴文晔;社会与个性的冲突—祝允明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李铁晓;陈铎散曲作品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卢增夫;邓茂七之乱史料传承考—兼论相关史事[D];厦门大学;2008年

5 岳宗霞;明代的河套问题[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琳;简论明清时期主要书法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7 马微;论王鏊[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陈桂梅;晚明及清“生”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贵兰;沈t煷娲醋餮芯縖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柳宁;《湘皋集》诗词卷校注[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5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15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9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