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泰安方言民俗词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7 08:16
【摘要】: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 方言作为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同样反映了该民族某地的民俗,方言与民俗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既是民俗文化的优质载体,也是民俗文化得以留存和传承的媒介。民俗作为人类社会长期相沿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等民间文化传承现象的总和,与方言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方言和民俗的关系,常常需要借助于方言词语这一媒介,因为词语是社会生活中最敏感、最能反映外界文化、与方言区民俗活动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语言要素。因此,对于方言民俗词语的研究,无论是在方言学、民俗学还是民俗语言学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的写作即立足于泰安地区的方言民俗词语,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了适量词语,着重从语言学的词汇和语法角度分析泰安方言民俗词语所具有的语言特征和蕴藏的文化内涵,以求抛砖引玉,尽力挖掘泰安方言的价值。 本文的写作共分为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泰安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概况;其次,描述方言民俗词语的研究情况,对目前方言民俗词语的界定、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做出说明,从而得出研究泰安方言民俗词语既可以丰富泰安方言里的民俗成分,又可以弥补民俗中语言研究方面的不足的重要意义;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事项做简单说明。 正文第一章对泰安方言民俗词语进行分类。在分类上,首先将民俗词语划分为社会民俗词语、物质民俗词语和精神民俗词语三大类,进而对三类词语进行详细划分,从而看出社会民俗词语和物质民俗词语所占比重大的特点,得出偏正型合成词和动宾型合成词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结论。 第二章是泰安方言民俗词语中的数量短语。数量短语在民俗短语中数量众多、特征鲜明,所以对其进行专章研究。这些数量短语的量词都是单音节量词,多物量短语,数量短语可以与名词、形容词、动词组合。 第三章根据前两章的内容举例说明泰安方言民俗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古知庄章声母、精组字母在今泰安方言中发生演变;同物异名现象非常普遍;在语法上,民俗词具有强大的组合能力。 第四章将泰安方言民俗词语进行共时和历时比较。在共时比较过程中找出泰安方言民俗词语与普通话中相关词语的不同之处,同时也对泰安方言民俗词语的内部差异进行简单说明;在历时比较中,通过搜集、分析历史资料中的民俗词语揭示出泰安方言民俗词语具有相对稳定和不断变化的特点。 最后结语部分总括全文,对前面四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本文针对目前泰安方言研究中民俗词语研究的空白而作。笔者在进行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书面材料对泰安方言民俗词语进行研究,力求能够较为系统、直观的反映出此类词语的语言特征,希望能对泰安方言的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并希望其他有志于研究泰安方言民俗词语的人员做深入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7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韵;杨文全;;“大+NP”结构中“大”的隐喻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2 ;方言调查词汇表[J];方言;1981年03期

3 丁声树;;方言调查词汇手册[J];方言;1989年02期

4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J];方言;2003年01期

5 张晰;反义词与有/无标记现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田皓,甘智林;“V+数词(一)+动量词+N”的认知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朱亚军;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汉语学习;2001年02期

8 罗福腾;;山东方言与山东民俗探微[J];民俗研究;1988年02期

9 赵日新;试论方言民俗词[J];民俗研究;1994年01期

10 孟庆泰;淄博地区的语言崇拜与习俗[J];民俗研究;199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娟;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甘智林;“V+数词(一)动量词+N”的认知分析[D];苏州大学;2003年

2 何春燕;乡音与乡俗—晋江砌田村礼俗语言调查[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良军;四川方志汉族婚俗词语文化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邵娟;枣庄方言词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16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16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7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