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

发布时间:2019-02-12 21:27
【摘要】:中介语理论已对二语习得产生重要影响。学习者要经历的各个阶段中介语都具有系统性和可预测性;要了解二语习得中所涉及的心理过程,需要将学习者语言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加以研究。
[Abstract]:Interlanguage theory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involve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learner's language needs to be studied as an independent system.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BA165)(06YB83)
【分类号】:H09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娟;中学生英语中介语特征—英语定语从句习得的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蒋海燕;关于中国中学生习得BE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邓云娟;高职学生英语中介语错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义;;二语习得中的语用错误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7年03期

2 熊昕;葛红霞;方萍;;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多因素制约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13期

3 黄瑞红;;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冰;;二语习得中语言错误及纠错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尚云鹤;;社会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社会认知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1期

6 戴曼纯;;二语习得中的特征与特征组装[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7 汪玲玲;盛楠;;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对比[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文秋芳,王立非;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王家锋;;谈标记理论对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阐释[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磊;张瑞虹;;构式语法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可能性[J];考试周刊;2007年3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光荣;;英汉语篇语音衔接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雅媚;;英汉语中被动语态表达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丰国欣;;论二语习得的认知学科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岳婕;;“r庇搿胺ⅰ薄皉鄙钟搿皏|”声字的对比分析[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莹;;英汉节奏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池昌海;;当前杭州市户外用语与文字规范调查——兼与1990年代作对比分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保云;;通过英汉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熊子瑜;韵律研究的前沿和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俞玮奇 徐大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展示双语学研究最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郭彦辰;和即仁:“我们完全是靠人力完成的调查任务”[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韩大伟;英汉运动类动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金顺吉;韩汉语人称代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恩华;“V到+NP、V在+NP”的句法语义汉韩对比研究及其理论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德贤;英韩礼貌用语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袁蕾;汉维语时间副词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刘莎;领导人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刘真为;汉英化妆品说明书语篇人际功能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素峰;英汉报纸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6 杨会丽;英汉社论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海霞;《祖堂集》语气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潜波;中英文对话中弱化标记语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王念婷;英汉灾难新闻报道的主位推进模式对比[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田平平;英汉近义词语义韵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20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20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9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