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名动形”兼类分歧词的考察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6 12:09
【摘要】:随着对兼类词分歧词的考察和分析的不断深入,方法的不断的更新,考察、统计、分析也需要一个标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语料的考察、标注,对“名动形”兼类分歧词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区别和语义的区别进行标注,,并根据频率统计结果确定兼类分歧词具有哪一种词性,最终确定属于哪一种兼类。一共考察分析53个“名动形”兼类分歧词,分单类和兼类两个部分进行分析,逐个词考察、标注,之后进行统计,根据社会学中常用的“半数值”或“等值”的方法确定兼类划界的标准。最后,标注结果与考察的四部词典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Abstract]:Wit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issenting words, and the updating,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a standard is also needed.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als with the different words of "nominal form" by mea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notation of the corpu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grammatical features and semantics of nouns, verbs and adjective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requency statistics, the author determines which part of speech the discordant words belong to and which part of speech they belong to. A total of 53 "nou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category and two parts, one by one, the other two parts, one by one, and the other was marked, and then made statistic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half-value" or "equivalent"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sociology, the criterion of delimitation is determined.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four dictionaries, and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贤文;;只能作表语的形容词[J];青苹果;2004年Z1期

2 程照明;;探讨以ly结尾的词的构成[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年06期

3 卿雪华;王周炎;;泰国学生汉语词类误用浅析[J];民族翻译;2011年02期

4 谭红娟;;巧法辨析介词for & of[J];考试(中考版);2011年09期

5 李建高;;请你来诊断[J];初中生必读;2011年06期

6 ;“好”好区别[J];中学英语之友(上旬);2011年08期

7 张丽;;形容词与副词考点归纳[J];第二课堂(初中);2011年Z2期

8 ;“的、地、得”的用法[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9 王正勋;;as(so)…as结构的主要考点[J];高中生;2011年18期

10 ;形容词和副词三个等级的判别及相关句子[J];Reading and Composition(Junior High)(English);2011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一瓴;陈群秀;;现代汉语述语形容词机器词典的研究与实现[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易绵竹;姚爱钢;刘万义;;从计算语义学角度看俄语形容词的语义分类问题[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章新传;;余江话的“里”尾[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宁;苑春法;黄昌宁;;汉语名词和形容词的聚类算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李敏;;形容词与否定副词“不”组合的语义、句法制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周晓幸;;略论法语形容词与名词的位置问题[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7 张成明;;名词、动词、形容词之辨析[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英语介词用法探索[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9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10 刘胜利;;萍乡方言形容词的特别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俊;四个形容词[N];上海金融报;2004年

2 康丽丽;ABB式形容词初探[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小岩;为中国的大学加形容词(下)[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4 朱文献;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5 吕立峰;李文泉的几个形容词[N];检察日报;2009年

6 黄继林;说夯[N];扬州日报;2006年

7 沈广安;一本让我等了十年的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王一民;“排忧解难”中的“难”怎么读?[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徐莉 潘永花 王昱虹 张群英 荣钰;安全:从名词到形容词[N];网络世界;2004年

10 江苏 尔东;电子大国与电子强国的区别[N];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雯;类型学视角下西语形容词在名词短语中的位置及其与汉语形容词定语的比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美顺;空间形容词“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朱文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崔四行;三音节结构中副词、形容词、名词作状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骆琳;面向计算机的现代汉语“得”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媛华;“名动形”兼类分歧词的考察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郑立南;形、名兼类分歧词的考察与处理[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夏晓娟;现代汉语单音形副兼类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洋;部分心理词的动形兼类分歧情况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赵丽娟;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峰英;《蒙古语辞典》形容词释义元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梁海玉;蒙古语复合名词支配形容词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敏;《商君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韩娟;《韩非子》形容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0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30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