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跋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2年
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
和继全
【摘要】:纳西族先民创制的东巴文是我国四种自源文字之一。东巴文能够反映人类文字从表形图画过渡到表意、表音古典文字的完整过程。作为兼有图画和象形文字特征的文字体系,它沿用至今成为人类唯一仍保存和使用着的完整象形文字系统。用东巴文记录的东巴古籍文献,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东巴文研究经过上百年积淀,无论是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刊布和工具书编纂等基础工作,还是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等研究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成为文字学领域的新兴热门学科。但也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从研究方法看,以往外族学者多以字形研究为主,材料多以字典为主,当做死文字来研究,未能与纳西族民间实地调查相结合,未能结合语言研究;本土学者则以材料翻译为主,解读材料对东巴祭司依赖较大,文字学理论、方法运用较少。从研究广度上说,以往研究未能覆盖整个纳西族地区,特别是对东巴教圣地、东巴文化发祥地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的东巴文字、文献研究偏少,有不少空白。 本文以东巴文化保存较好、语言文字特点鲜明的白地波湾村作为调查点,对该村的纳西语、东巴文、东巴文献和社会历史文化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深层次探寻东巴文形成和发展的内因,从源头上推进东巴文的研究;通过对东巴文献、东巴文的人文背景和存活现状的研究,为汉藏语、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民族古籍整理、民族古文字辞书编纂、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提供材料和借鉴。 从考古资料、民族史、民间口传史、传统社会组织、东巴文化传承与保存情况等方面看,白地波湾村既是纳西族地区最古老的村寨之一,也是目前纳西族东巴文化原始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本文对波湾村纳西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和拼合关系、基本词汇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波湾村的纳西语,既保存了一些古纳西语的语音、词汇,又有自己鲜明的方言特点。 本文从文献的物质形式、分类、保存和流通状况等方面对波湾村现存的东巴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现存的236册(份)文献进行了编目。编目内容包括抄本、装订、规格、行文、用途、主要内容等方面。通过对现有东巴文献分类法的研究,认为东巴文献分类时宗教应用性文献应该单独成类。宗教应用性文献指既不属于宗教经典,又不属于民间应用性文献的舞谱、画谱、仪式规程、跋语、卜辞、历书、经咒牌、坛城图等。东巴文献的分类,任何标准都有它的合理性,也免不了它的局限性,所以应该按材质、仪式、应用、纳西族民间习惯、内容和文化内涵、年代、文字、流通等多角度进行多标准的分类。 本文对波湾村的14种典型东巴文献进行了译释,包括2种宗教典籍片段、4种宗教应用性文献、6种民间应用文献、2种其它民族文字文献。每种文献的译释均包括文献简介、原图、字释、整段对照标音、句译等内容。对每个东巴文都标出音、义,有的还有字形、字义的分析,假借字标明假借义和读音。 文字系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东巴文最初的源头应该是少许的符号或图画,形成系统文字是各个历史时期补充、发展的结果。白地与东巴文的起源、发展关系非常密切,纳西族东巴教在形成大量的经典文献之前,应该同西南地区很多民间宗教一样以口诵经为主。东巴文极有可能首先在白地被用来书写文献,从而使白地成为东巴文原典产生的中心,自然成为东巴教徒们崇拜、朝圣、学习的圣地。 通过对采集自波湾村现存文献的东巴文的分析,发现具有象形程度高,象形字数量多、范围广,抽象程度低的特征。在造字法中,以象形、指事、会意为主,形声字较少,还掺杂有部分抽象符号。假借字被大量使用,特别是字词关系严密的地契等文献,假借字的比例远高于不完全记录语言的宗教经典。同时也有非文字的图画式表意手法。从记录语言的角度来看,可以完全记录语言,但字词关系分有词无字、有字无词、字词对应三种情况。宗教经典、历书等字词关系不严密,而藏语音读经典、民间应用性文献等字词关系非常严密。 本文对波湾村的所有权、方向、方位、禁忌标记,以及传讯方式等原始记事法做了初步调查,发现波湾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原始记事法、东巴文并用。从东巴文的流通情况和其它民族文字的使用情况看,白地与外界交流一直没有中断,一直对各纳西族地区的东巴文化产生着影响。目前,东巴文化在纳西族地区总体势弱,白地的东巴文化已经被不断边缘化,东巴圣地的地位已经成为历史,东巴文的价值和传承相互脱钩,传承动力不足,波湾村的东巴文传承前景令人十分担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2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妤;;借形字管窥[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王元鹿;;《纳西象形文字谱》评介[J];辞书研究;1987年04期
3 木仕华;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辞典说略[J];辞书研究;1997年04期
4 甘露;东巴经中假借字的时代比较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甘露;甲骨文与纳西东巴文农牧业用字比较研究[J];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刘悦;;纳西东巴文讹变现象简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云南丽江人类头骨的初步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2期
8 周斌;;东巴文同字异体之间结构类型组合情况的调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黄思贤;;从异体字的差异看纳西东巴文的发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甘露;早晚期东巴经假借字的时代特点[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宗品;[N];中国文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钟耀萍;纳西族汝卡东巴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刘悦;基于异体现象描述的东巴文字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婧;东巴文《民歌范本》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毅;纳西东巴经《黑白战争》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孔明玉;纳西东巴经《给死者换寿岁》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刘汭雪;纳西东巴经《大祭风·超度男女殉情者·制作木身》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莫俊;纳西东巴经《九个天神和七个地神的故事》字释及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杨;纳西东巴舞谱《舞蹈的出处与来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亦花;白地和志本东巴家祭祖仪式和祭祖经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武俊;王金亮;陈华芳;王平;毕艳;蒋连芳;;滇西北香格里拉典型湿地功能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2 秦征;;从符号学角度简谈文字设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崔枢华;汉字起于“一”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黄慧敏;宋永琴;;古代乐官对传播发展的影响[J];今传媒;2010年11期
5 贾文;古文字中的“口”形区别符号[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黎千驹;;现代六书学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姚远;张恩楼;沈吉;蒋庆丰;;云南属都湖近百年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与器测资料对比研究[J];沉积学报;2008年02期
8 周杨鹣;;从《古事记》试析纳西东巴文的原始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7期
9 马廷中;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教育的特点分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周琼;;一条应受关注的藏区环境史料述论[J];中国藏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双梅;;云南少数民族抢婚(偷婚)习俗的文化探析——以奔子栏藏族偷婚习俗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白郎;;对丽江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历史考察——从黎明到黄昏[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马学良;戴庆厦;;论“语言民族学”[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4 方震东;谢鸿妍;;大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关系浅析[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柯镇昌;战国散文文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仝艳锋;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5 童永生;中国岩画中的原始农业文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郑飞洲;纳西东巴文字字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淑芬;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意象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贝维静;滇桂民族手工造纸技术多样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宋文娟;东巴文字的构形艺术及其平面设计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唐绍钧;东巴文字解构设计研究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福锋;宋代吉州窑的民窑产品特征[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刘红妤;傈僳竹书与纳西哥巴文造字机制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何宝芝;《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婚俗经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佳;《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祝福语用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晓亮;洛克《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黄德宽;汉字构形方式的动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方国瑜 ,林超民;“古”之本义为“苦”说——汉字甲骨文、金文、篆文与纳西象形文字比较研究一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5期
4 贾安林;;东巴舞蹈文化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刘红妤;;借形字管窥[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魏治臻;一部研究纳西族文字的词典[J];辞书研究;1980年01期
7 王元鹿;;《纳西象形文字谱》评介[J];辞书研究;1987年04期
8 木仕华;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辞典说略[J];辞书研究;1997年04期
9 甘露;东巴经中假借字的时代比较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金波;;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新阶段[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飞洲;纳西东巴文字字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甘露;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思贤;纳西东巴文献用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静;纳西东巴文非单字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钟耀萍;纳西族汝卡东巴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晓风;甲骨文会意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晓华;甲骨文象形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杨;纳西东巴舞谱《舞蹈的出处与来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生;;说■(麻)[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2 王元鹿;;《纳西象形文字谱》评介[J];辞书研究;1987年04期
3 郭一璇;;东巴文字对现代视觉的启迪[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9期
4 刘悦;;纳西东巴文异体字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志雄;许文昆;;象形文字记述的东巴舞谱[J];文明;2008年06期
6 黄剑峰,刘冠彬;东巴文字在现代项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包装;2005年01期
7 邓章应;;“东巴文”的科学定名[J];中国科技术语;2010年04期
8 赵世红;和钟泽;;东巴神眼中的天宇秘密[J];中华遗产;2005年06期
9 钱松樵;David;;高峰与文字“活化石”[J];文化交流;2007年04期
10 高朝仙;;东巴文字的魅力[J];学习月刊;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东巴经中与“茶”有关的常用语用字分析[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和发源;;从东巴经书的记载看纳西族古代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3 林向肖;;东巴文、东巴经形成时代的探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4 毛龙发;;纳西族东巴经对病因的认识[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5 和志武;;纳西族古文字概况[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6 和发源;;纳西族图画象形文字的起源问题[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7 陈秀珍;;浅谈纳西族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8 王彩;;纳西东巴文构建中的客体意识[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甲荣;;东巴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10 和力民;;东巴教与东巴文——论东巴教在东巴文发展中的作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红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任维东;[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唐红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池玉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喻遂生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陈宝辉;[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杨福泉;[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N];中国商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王晓阳;[N];陕西日报;2009年
10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木仕华;[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耀萍;纳西族汝卡东巴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和继全;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刘悦;基于异体现象描述的东巴文字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郑飞洲;纳西东巴文字字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静;纳西东巴文非单字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邓章应;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10 翟宜疆;水文造字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绍钧;东巴文字解构设计研究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余淑芬;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意象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娟;东巴文字的构形艺术及其平面设计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艳花;纳西东巴文经书中省略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晓林;东巴文字的象形特征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舒燕;纳西族东巴文视觉符号浅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7 冉启坤;纳西东巴文字结构研究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琴;东巴文字符号走进动画的可行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9 张春凤;玛雅文与纳西东巴文音补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郑长丽;《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跋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跋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3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