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生态翻译学之“生态环境”探析

发布时间:2019-03-07 19:36
【摘要】:生态翻译学将生态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论"及"翻译生态环境"等概念,是一个全新的翻译研究视角。生态翻译学是一个由中国学者首倡的翻译研究视角,是近年来翻译研究领域进行理论构建的又一新颖尝试。这一理论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它是生态学不断渗透、译学研究视域扩展及译者研究纵深化发展和译者主体地位的确立等各种趋势的交叉点,是译学研究适应各层次生态环境的成果。
[Abstract]:Ecological translatology introduces ecological theory into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s of "adaptive choice theory", "translator-centered theor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ranslation". It is a brand-new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Eco-translatology is a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itiated by Chinese scholars. It is another novel attempt to construct translation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ence of this theory is not achieved overnight. It is the intersection of various trends, such as the continuous penetration of ecology, the expansion of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nslator's dominant position. It is the result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that adapt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t all levels.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生态翻译学:译学的生态视角研究》,项目批号:08BYY007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2 蔡新乐;;《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1期

3 宋志平;;《翻译适应选择论》:一部简约创新之作[J];外语研究;2007年05期

4 黄知常,舒解生;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6 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年03期

7 王东风;;功能语言学与后解构主义时代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丁艳;;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交际语境的顺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文华,梁燕;卡特福德翻译等值论中的翻译的转移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赵秀明;张文斌;;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重新审视严译名著《社会通诠》[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张道振;;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谭莲香;炉火纯青 形神兼似——《匆匆》张培基英译本赏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苏惠敏;;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李坤;;汉译押韵英语广告的影响因素及翻译策略[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范晔;目的性法则与化妆品说明书翻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凯;;绿色的视野——谈梭罗的自然观[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周黎;;析交际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文化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灵;;目的性原则与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3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孙宝国;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童;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分期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林华;软新闻的汉译英[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Jiang Zhongjie;[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5 李琪;审美心理与小说翻译[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天伟;翻译的异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邬若蘅;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俞建青;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D];浙江大学;2002年

9 单薇薇;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文化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许勉君;对外宣传材料翻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鑫;“水至清则无鱼”——我的新生词语规范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杨柳;文化前结构与翻译的创造性误读——林语堂英译《中国传奇》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张幼军;阐释学与儒家经典英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唐培;从阐释学视角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兼谈《魔戒》译者主体性发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曹英华,张纪英;论文学翻译之“误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朱健平;;公共视域与翻译解释的有限性——兼论公共视域与规范的异同[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7 胡壮麟;科学理论新发现与语言学新思维——兼评Goatly协和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8 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9 金敬红,李思国;斯坦纳和勒代雷的阐释翻译理论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9期

10 崔永禄,李静滢;翻译本质与译者任务的一些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萍;;王佐良诗歌译论与生态翻译学的巧合[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林景英;;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策略选择[J];林区教学;2011年09期

3 吕兆芳;;生态翻译学解读及其现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闫隆斌;;是谁在亵渎汉字[J];教育;2011年19期

5 刘国兵;;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6 陈晶辉;;浅析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肖自辉;范俊军;;语言生态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生态语言学应用研究[J];语言科学;2011年03期

8 张锦;;翻译适应选择论对商标误译的解释[J];职业时空;2011年08期

9 吴志杰;;中国传统的“心思维”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民族翻译;2010年04期

10 梅丹理;杨宗泽;;《吉狄马加诗选》译序[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美珍;;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林长宽;;应用文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助推作用[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0年遵义县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铁铮;十大流行语何时能变得绿一些[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2 李灿珍;我们该怎样营造和谐的语言环境[N];深圳商报;2006年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国舫;“生态环境建设”一词使用不准确[N];光明日报;2005年

4 记者 金石;网络时代 汉字生态环境之辩[N];西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贤德;句管控下的“V成”结构及相关小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婉琼;翻译的语用适应性改译[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松;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共有词的演变与文化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高娃;满蒙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及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王雪芹;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严译《天演论》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宋海芽;张谷若译本《还乡》的生态翻译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艳华;国际标准翻译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季芳;语言的认同与交际:苏州地区普通话、英语和方言的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吴亚艳;生态隐喻的认知和功能视角[D];苏州大学;2009年

9 魏娟;翻译生态环境中创造性叛逆的忠实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苏良书;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6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36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d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