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在”字句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 of modern Chine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ason of the difference and to b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full text has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meaning,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topic. The scope of the study. In addition, the symbols used and the source of the corpus are used. The second chapter: Chinese "in" characters In this chapter,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 of prepositions are reviewed,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ast research institutes are also summarized, and the results are pointed ou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research in the past has been successful, but the research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there are some merit points.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especiall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third chapter: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phrase in the two languag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t is divided into two words: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1) Class, where the word is located in a place where an action or event occurs, a place; (2) a class, in which the word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time the action or event occurs; (3) a class, in which the word is used to represent action o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vent. Then, from the position of the "in" phrase in the two languag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formation of the event is analyzed. The reason for these differences is that there are two ways in which the way of thinking is different, and the English is in the form of a language. Chinese is an Italian language. Chapter 4: Chinese "i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position of the preposition phrase is compared, and the Chinese course of the foreign study is pointed out. The fifth chapter is to sum up the innovation poi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46;H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英汉语中“火”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英语中最有趣的句子[J];青少年日记;2006年11期
3 ;英语名言[J];Reading and Composition(Senior High)(English);2011年Z2期
4 ;英语中如何形容女孩美[J];青少年日记;2007年03期
5 ;英语[J];人生十六七;2007年07期
6 俞则璇;;英语,The Best Gift I Get[J];高考金刊;2009年09期
7 赵一;;教你4句纯英语[J];初中生学习(低);2011年06期
8 陆俭明;;语言研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英汉对比三例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戴云霞;玛丽;;英语花园[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6年Z1期
10 熊英;;基于《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的英汉语言对比[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2 曹公卫;;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英语[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3 张霞;;用英语教英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徐彩丽;;PEP 3 英语Unit 3 My friends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邢娣凤;姜波;;“画、唱、演”——构建英语艺术教学的新模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王琛;;简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袁春艳;;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Model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王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Michael Toolan;;全球语境下英语法律术语所面临的问题(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胡晓敏;;谈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喻蕾;大综合考查基础 英语较简单[N];鞍山日报 ;2005年
2 张启华;本末倒置的“强势英语”[N];重庆日报;2005年
3 丹东市第十三中学 杨玲玲;英语复习方略[N];丹东日报;2005年
4 记者 李燕;我区引进英语专才有突破性进展[N];宁夏日报;2005年
5 廖声斌;英语(II)的解题能力与技巧[N];深圳特区报;2005年
6 吉吉邋编译 文化评论者 倪言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 贝小戎;500年后,英语会是什么样?[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胡文仲;中国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三十年[N];光明日报;2008年
8 李玉萍;抓英语早读的点滴体会[N];伊犁日报(汉);2008年
9 西北师范大学 张秀娥;英语情趣教学[N];甘肃日报;2008年
10 王秋红;谈农村英语“听、说、读、写”的教改思路[N];钦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宁;基于语料库的中、英、美网站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评价语言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王湘云;英语作为外语磨蚀模式与原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小坤;英语学位论文的语类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王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吴海波;英语V-Prt构式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勤;标记与英语主题句习得[D];复旦大学;2012年
8 梁伟;语言网络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蕴峰;中国学生对英语被动结构的习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雅菁;反语的英汉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2 朱秀全;中国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与英语课堂焦虑的关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李倩;高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晓彬;当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合理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晶晶;英语学术书评中态度意义的评价性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辉琴;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黎畅;英语智力谜语修辞解读中的隐喻认知[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8 喻超;英语脑筋急转弯的概念整合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娜;《牛津英语》和《新世纪英语》教材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文华;航海气象英语中表示风的词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440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4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