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身体词的藏汉对应
[Abstract]:Yu Min, who was the first to study Han-Zang rhyme track in China, published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Chinese and Tibetan people and dialects"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980), from "Jin dialect", Xisaopan was married to Yu Shi, born Huang Di, Yan Di. Huang Di to Ji Shui-Cheng and Yan Di to Jiang Shui-Cheng "came from the same source, and talked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Ji and Jiang of Zhou Val Yin Shang Dynasty, thinking that Qiang was a nomadic ginger, while the Tibetan people were the most developed and prosperous of the Qiang people." He also cited the examples of Tibetan closed class words such as adi pair "time", de pair "yes", gagi "he qu" and gji "it" similar to Chines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词根研究》(课题编号06BYYO54)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2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张尚芳;;汉藏两语韵母的异常对应[J];语言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晓渝;论壮傣侗水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对应——兼论侗台语汉语的接触及其语源关系[J];民族语文;2003年01期
2 班_(;汉台语关系研究述评[J];民族语文;2003年02期
3 邓晓华,王士元;藏缅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分析[J];民族语文;2003年04期
4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5 李如龙;关于东南方言的“底层"研究[J];民族语文;2005年05期
6 蓝庆元;;拉珈语汉借词层次分析[J];民族语文;2005年06期
7 吴安其;;汉藏语的数词[J];民族语文;2006年02期
8 金刚;图腾动物独角兽原型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田恒金;龙山坡脚土家话韵母oη的一个来源[J];语文研究;2005年02期
10 金理新;上古汉语声母清浊交替和动词的体[J];语文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静;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覃小航;壮侗语族“史籍、口语词”语源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国一姝;基于通假字的上古声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朴元基;《水浒传》述补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邓晓华;汉藏语系的语言关系及其分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钟智翔;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萍;汉语代词宾语后置的演变过程及其动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姜莉芳;居都仡佬语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熊南京;普标语在仡央语言中的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赵yN缺;桂南平话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5 张亚蓉;《说文解字》谐声字的音韵关系及上古声母的讨论[D];苏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日安;体词谓语句的分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 李缵绪;古代歌颂藏汉友谊的不朽诗篇——读《格萨尔王传·加岭传奇》[J];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3 黄显铭;;鸿篇高映雪山曛——记《藏汉大辞典》主编张怡荪教授拉萨之行[J];西藏研究;1984年04期
4 唐梅;五十年代平武藏汉群众爱国宣言和签名轴[J];四川文物;1996年03期
5 于滨;中外藏学研究成果表明:藏汉关系历久弥坚[J];了望;1997年39期
6 吐呷;文成公主与仁达造像[J];中国西藏(中文版);1998年05期
7 苏晋仁;藏汉佛教学者团结合作的盛举——纪念佛经对勘七百周年[J];西藏研究;1985年04期
8 黄显铭;;藏学专家张怡荪教授[J];文献;1989年03期
9 何况;选体助词“の”的多种意思[J];日语知识;1999年09期
10 张建华,缪宏卫,仇小静,汤颖,黄建飞;藏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向峰;;浅析“体词”的“动词”兼类现象[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元金;;全国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述评[A];因明研究[C];1990年
3 华侃;;藏语双语辞书发展史略[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培育;;序[A];因明研究[C];1990年
5 华却才让;;藏汉句子局部对齐策略的研究[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褚俊杰;;敦煌古藏文本《般若心经》研究——同藏文大藏经本、梵文本和汉文本的语词比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7 李永宏;周一心;于洪志;;仓央嘉措情歌的词汇组合与节律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暨国际语音语言处理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跨文化的对话——藏汉文化的双向交流(英文)[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论文摘要第七分册[C];2009年
9 郑良伟;;时体、动量和动词重叠[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10 胡明扬;;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德华;情通藏汉学子 魂系青藏高原[N];咸阳日报;2010年
2 青云强 陈峰;七十载传奇见证藏汉深情[N];四川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周明江 阿孜古丽 张黎黎;藏汉姐妹手足情深[N];西藏日报(汉);2011年
4 张秋 戴思文;藏汉团结歌 军民同心曲[N];解放军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玉洁;藏汉联手 共筑精品[N];西藏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麦正伟;藏汉深情代代传[N];西藏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廖国志 本报记者 李国庆;架起藏汉“连心桥”[N];西藏日报;2002年
8 记者 石涌 刘建伟;西藏:逾七成民警会用藏汉语言与群众交流[N];人民公安报;2010年
9 杨民;藏汉友谊的佳作[N];西藏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晓兰 张晓华;北京有个“藏汉屋”[N];中国民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2 任小波;吐蕃盟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军;汉藏语系语言判断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于南;两种多媒体词汇注释模式对第二语言词汇记忆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2年
2 臧倩一;体词谓语句的生成原因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耀;从大规模Web语料中获取常识语料[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8年
5 熊江源;藏汉文化背景下的巴当鼓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占炳;并列标志的类型学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7 尹锡万;庆北方言音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曹灶洁;藏汉初中生数学能力的跨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焦丽华;不同认知方式下情绪语境对具体性效应影响的ERP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孟佑宾;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生成的写作思维规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8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4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