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CAUSE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意义——以现代汉语为例

发布时间:2019-03-29 11:47
【摘要】:轻动词CAUSE为致使语法研究,尤其是对致使的句法解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视角。在现代汉语里,CAUSE的语音实现是一个由词汇型CAUSE、词缀型CAUSE和空语类CAUSE构成的连续统。CAUSE的强形式特征核查要求因其语音实现形式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在句法推导的经济性原则下触发相应的句法操作,推导出不同类型的致使结构。
[Abstract]:The light verb CAUSE provides a powerful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ausative grammar, especially the syntactic interpretation of causation. In modern Chinese, the phonological implementation of CAUSE is a continuum composed of lexical CAUSE, affix CAUSE and empty CAUSE. The strong formal feature verification requirements of case vary due to the different forms of phonological implementation. Thus, under the economic principle of syntactic derivation, the corresponding syntactic operations are triggered and different types of causative structures are deduced.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H10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绍愚;;把字句略论——兼论功能扩展[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2 邓思颖;;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J];中国语文;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2 陆丙甫;;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3 魏巍;;从《元刊杂剧三十种》看“把”的语法化[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0期

4 成镇权;梁锦祥;;词素“化”的句法属性[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京廉;;现代汉语被动句中“被”字词性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朱俊阳;;现代汉语自反结构的跨语言察看[J];汉语学报;2009年02期

7 向明友;黄立鹤;;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8 孙英杰;非受格动词及非作格动词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熊仲儒;以人称代词为核心的DP结构[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孙英杰;;致使结构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思颖;;格位理论与短语的选择[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2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杨作玲;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金御真;汉语被动表示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樊友新;从事件结构到句子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金海月;朝汉致使范畴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杨;致使性“把”字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正超;《型世言》中的处置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姗姗;《水浒传》处置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英爱;现代汉语致使句与韩语相关句式比较[D];复旦大学;2009年

5 严玉培;“被”字句的生成语法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6 李西;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作格动词习得中的题元结构迁移[D];四川外语学院;2009年

7 王海荣;镜像原则与主动句被动句的转换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炳媛;动词带“过”的“把”字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余舟;《老残游记》处置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云;现代汉语“把”字句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蒋同林;试论动介复合词[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3 龚千炎;;动结式复合动词及其构成的动词谓语句式[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李思明;《朱子语类》的处置式[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5 赵清永;某些带“得+补语”的句子“谓语+得”前后成分变换的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6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7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8 程工;评《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J];国外语言学;1995年03期

9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10 程琪龙;Jackendoff“致使概念结构”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晓玲;两种表致使义句式的异同考察——“使”字句和“把”字句[D];暨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汉语学报》2009年(总第25—28期)总目录[J];语言研究;2010年01期

2 徐清华;;说“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3 张立群;;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及分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1期

4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事实分布及标题类型与标现形式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庆祝张斌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现代汉语描写语法》首发仪式”会议通知[J];汉语学习;2010年01期

6 张桃洲;;古典与现代之辨:新诗的第三条道路——以1940年代沦陷区诗人为中心[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7 叶天山;;高校古诗文教学中诵读字音的通融[J];文学教育(下);2010年01期

8 孟凯;张博;;现代汉语“X+N_(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01期

9 ;朱景松主编《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出版[J];语文研究;2010年01期

10 王天琪;;和谐赞[J];生态文化;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继华;;走进文言世界 感悟传统文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曹莉亚;;现代联绵词的界定——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之联绵词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蒋雪;;现代汉语连动式复合词释义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林刘巍;陈艳;;“准异形词”的释义与规范处理——“曼延”“蔓延”“漫延”的形义关系及应用考察[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楠;;“无时无刻”的古今演变与词典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谷建军;;专业教材与职业教材的互补——汉语言文学教材实践变革[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7 汪大昌;;编写教材要多为学生着想[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8 王学东;;现代文学史的语言维度及其向度——以曹万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为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巫小黎;;构建现代汉语文学史刍议[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张莹;;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现代汉语小说创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靳晓燕;生活、语言,谁牵引谁[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靳晓燕;生活、语言,谁牵引谁[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温舒;惠州话已成语言海洋中一个孤岛[N];惠州日报;2011年

4 阮直;慎独是灵魂家园的需要[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分(fèn)儿”和“份儿”的用法有什么不同?[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6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7 伊明;“掉头”改为“调头”更人性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8 袁金生;邯矿集团云驾岭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工人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王月清;南大诞生首位维族博士[N];南京日报;2010年

10 王学东 李怡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地震诗潮难以拯救当今诗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美妍;先秦两汉特指式反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段颖玲;《十二楼》的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莹;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郑娟曼;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刘杰;汉语相似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蔡丽;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暨南大学;2010年

7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燕玲;现代汉语小句内疑问代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金御真;汉语被动表示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思;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褚晶;“一直”和“一向”的句法语义分析[D];北京大学;2010年

4 丁杨;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麻欣;《后汉书》双音动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秀丽;现代汉语中副名结构产生的原因与效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之韵;现代汉语“V_感+来”式双音词的多角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若杨;“V着(N)+VP”格式再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淼;构式的形成与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敏;现代汉语列举类词语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9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49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