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模因与事件域认知模型——以“人肉搜索”事件的语言模因为例

发布时间:2019-04-25 22:18
【摘要】:本文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以"人肉搜索"事件的语言模因为例,详细探讨了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变异规律及其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语言模因的传播和变异是以事件域概念网络为基础,即事件域内要素的替代、连结或整合为语言模因的运作提供认知理据;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如认知语言学理论)探索模因表象背后的认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模因的本质。
[Abstract]:Based on the event domain cognitive model theory and taking the linguistic memes of "cyber manhu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rules of transmission and variation of linguistic memes and their cognitive mechanism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ransmission and variation of linguistic memes are based on the event domain conceptual network, that is, replacing the elements in the event domain, linking or integrating to provide cognitive motivation for the operation of linguistic memes; Exploring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behind meme representation by using linguistic theories (such as cognitive linguistic theory) is helpful to reveal the essence of meme.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2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3 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年01期

4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5 王寅;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洁;;第二语言模因认知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宇红;;模因学具有学科的独立性与理论的科学性吗[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3 马萧;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蔡少莲;;模因论与语言变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杜世洪;;基因、摹因、摹因学——摹因研究在中国的现状与问题[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李执桃;;熟语模因:广告文化的守望者[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王寅;;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伍金辉;;从语言模因论看“海选”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9 王天华;社会文化进化与“新型人地关系”模因的选择[J];理论探讨;2005年04期

10 王斌;;密母·基因·语言[J];外语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周文;基于概念的若干知识表示模型及相关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大光;冷战后美欧安全与防务关系的演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2 庄美英;广告口号中的强势模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李二占;[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涂欣;城市记忆及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马书彦;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国防;网络语言适者生存[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沙德玉;论模因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谭蓉蓉;模因理论对语言功能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姚燕飞;句法象似性及其修辞功能[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10 周乐乐;试论文化与二语教学中的生物学原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蔡少莲;;模因论与语言变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夏家驷,时汶;模因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生物基因理论在语言上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8期

5 韩江洪;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介绍[J];外语研究;2004年02期

6 王斌;密母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年03期

7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8 王初明;;从补缺假说看外语听说读写[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9 马萧;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3期

10 张莹;从觅母的角度谈异化翻译的趋势[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毓容;;模因论与网络语言变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宣培培;;“给力”文化中的语言模因[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进;;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语汇传播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鹏;动静态的汉语流行语模因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锋;日常习语构成及习得的模因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宁峰;汉语词汇模因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4 李翠羽;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亢荣珍;中国贺岁片台词中的语言模因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李莹莹;中国喜剧小品语言的模因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婷;模因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5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65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