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的匮乏:尚待努力的课题”述评
[Abstract]:......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思颖;;阶段式的句法推导[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2 杨小璐;关于刺激贫乏论的争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3 何晓炜;;语段及语段的句法推导——Chomsky近期思想述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4 代天善;;生物学范式下的语言研究综述[J];现代外语;2007年03期
5 代天善;;唯理论、普遍论与进化论——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论思想探源[J];世界哲学;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卫华;;外语学习中学得与习得的接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7期
2 赵登明;张巧荣;;濒危语言能救活吗?——语言学的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年02期
3 杨松;;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两个阶段——兼评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姜玲;;2009年中国生成语法研究述要[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马建奎;;语言生物性、类属空间与概念合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何晓炜;;双宾语结构的生成语法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7 张杰;;一致关系下虚词there的语法特征与生成[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1期
8 唐世民;;Piaget与Chomsky的一场争论与语言习得的基本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赵文超;;语段推导理论框架内“被”字句派生模式新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10 米海燕;;新世纪中国英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对5种外语类核心期刊8年(2000-2007年)的统计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内向指称意义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范连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琼;儿童语言习得早期两种原言语输入材料的对比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聂莉莉;英语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罗丹;最简方案下的英语附加语移位[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松;[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李维安;关于语言的反思及其对中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鹏;动静态的汉语流行语模因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何嫣;论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生成[D];湘潭大学;2009年
8 孙琦;英汉有标记差比结构生成对比[D];延边大学;2009年
9 吴梅;英语在法语过去时和未完成过去时学习中的干扰[D];贵州大学;2009年
10 曹丽娜;最简方案框架下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工;Chomsky新论:语言学理论最简方案[J];国外语言学;1994年03期
2 杨小璐;儿童汉语中的限制焦点[J];当代语言学;2002年03期
3 石定栩;Chomsky句法理论的最新动向[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4 贺川生;乔姆斯基语言天赋思想的皮尔士哲学根源:溯因逻辑[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5 何晓炜!51042197级博研信箱;Chomsky最简方案的新发展——《最简探索之框架》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6 程工;Chomsky最简方案形成的理论动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7 戴曼纯;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存在句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何晓炜;核心功能语类与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何晓炜;双宾语结构的句法研究[J];现代外语;1999年04期
10 何晓炜;最简方案新框架内的句法推导——Chomsky(1999)《语段推导》评述[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 Jenkins ,唐玉柱;《生物语言学》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2 王强;;2007年意大利生物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纪要[J];语言科学;2007年06期
3 塞得里克·鲍克斯;;生物语言学:释惑与展望(英文)[J];语言科学;2011年05期
4 杨彩梅,宁春岩;人类语言的生物遗传属性[J];现代外语;2002年01期
5 王世龙;;从生物语言学角度论语言、思维、交流三者之间的关系[J];文教资料;2010年35期
6 赵红培;;语言符号在交际活动中的局限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4期
7 李芝;;S.Pinker的生物语言学思想评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代天善;;语言递归性与语言相对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9 王强;;《语言设计的三个要素》评介[J];现代外语;2007年02期
10 卫志强;生物语言学[J];语文建设;1987年05期
,本文编号:2471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7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