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法化视角下的双音节副连兼类词

发布时间:2019-05-09 12:45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副连兼类词是一个抽象的、总括的概念,它在本质上是副词语法化为连词的历时演变过程在共时平面上的投射。语境吸收和主观化是导致副连兼类词形成的两个重要机制。对于副连兼类词的词性,要根据其所出现的语境来判定。
[Abstract]:The adjunct word in modern Chinese is an abstract and omnibus concept, which is essentially the projection of the diachronic evolution of adverb legalization into conjunction on the synchronic plane. Contextual absorption and subjectivization are two important mechanism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djunctive words. As for the part of speech of adjunct words, it should be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appear.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虚词的发展演化”(项目编号:2006BYY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1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2 李小平;;“果然”的成词过程及用法初探[J];东方论坛;2007年01期

3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4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5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6 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先秦时期表结果“所以”的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李炜;和丹丹;;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跟”及相关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赵杰;郭九林;;从认知角度谈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的功能对等[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2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述[J];古汉语研究;1990年02期

3 金昌吉;谈动词向介词的虚化[J];汉语学习;1996年02期

4 董淑慧;谈“却”(S{)字三项副词用法的演成及其与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J];汉语学习;1996年04期

5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6 沈家煊;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7 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8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9 刘利;;先秦汉语的复音副词“不过”[J];中国语文;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俊霞;“V见”之“见”的语法化过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潘国英;论明清白话小说中表持续义的“在这里/那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振来;;从语法化和方言的角度考察被动标记[J];汉语学习;2006年04期

4 刘红蕾;;《诗经》中的“所”[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0期

5 乔石豪;;语气副词“连”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高增霞;;“谢”“致谢”“感谢”“谢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郑银芳;;There be结构的语法化过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伍凌;;“一同”的语法化考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王琳;;方位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卢业林;覃明明;;由实到虚——“起来”的语法化过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璋;;“てしまぅ”的语法化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杨成虎;;与语法化平行的音系变化连续统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5 邹仁;;“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王建设;;从明清闽南方言戏文看“著”的语法化过程[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晏尚元;;指示词THAT的语法化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赵学德;;论语法化术语译名的标准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高蕊;;从认知角度谈“来”字的语法化——从上古到现代的历时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福祥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语言学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娟;一部引人思考的理论语言学著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张骅;语言所举办两场学术演讲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发挥学科特色 创新理论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引甫;颇具特色的语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7 高山杉;“学术女超人”原来是“书皮党人”[N];东方早报;2010年

8 丁帆;超越布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语言研究创新要关注:前沿、文献、理论与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卢卓群;研究汉语句法机制的力作[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刘黎岗;重庆话口语中话题的结构与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5 覃东生;对广西三个区域性语法现象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SYEDA ARZOO RIAZ(阿珠);汉语与乌尔都语量范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武文杰;现代汉语视觉行为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现代汉语否定式“把”字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琦;《颜氏家训》连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孟静;Be going to结构规约含义的语法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文星;使、叫、让在现代汉语兼语句中的语法化[D];河南大学;2004年

6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向华;汉语中“个”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范群;“给”的语法化考察及其在句子中的焦点标记功能[D];山西大学;2005年

9 尤翠云;名词谓语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彭吉军;“X不X”结构的语法化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72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72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