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文本空间、文本功能、文化遗忘:文化符号学视角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9-05-09 13:42
【摘要】:正以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为领军人物的莫斯科—塔尔图学派的核心理论是文化符号学。"文化即文本的总和"[1](593);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研究有两条主线:文学和文化历史。洛特曼将文本视作文学之语言载体。文本和文化是文化符号学中除符号与符号域以外的另外两个基本范畴。[2](30-34)本期刊出三篇文章,以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为视角,分别对文本空间、文本功能和文化遗忘进行了解读。
[Abstract]:The core theory of the Moscow-Tartu school, which is leading Yuri Mikhilovich Rotman, is cultural semiotics. " Culture is the sum of texts [1] (593). Lotman's study of cultural semiotics has two main lines: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history. Lotman regards the text as the language carrier of literature. Text and culture are two basic categories in cultural semiotics except symbol and symbol domain. [2] (30 / 34) in this issue, three articles are publish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tman's theory of cultural semiotics, respectively, on the text space. The text function and cultural oblivion are interpreted.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0;H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昕;;商标显著性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华商标;2009年02期

2 毕青;;从格雷马斯叙事学视角解读《三次奇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甄新生;王丹;;在设计领域中的符号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夏磊;岳伟;;中国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研究及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武珊;张慧;;论基于符号语义学的平面广告设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6 平静;;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体育明星广告效应研究——从南非世界杯谈起[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10期

7 王若鸿;;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符号的建构[J];今传媒;2011年11期

8 李爽;视觉符号的抽象程度与意义表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任绍辉;;解析平面视觉中的符号──图形创意[J];包装工程;2005年06期

10 罗坚;艾静;;视觉传媒中的符号学[J];包装工程;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肖飒;;从符号学角度看汉语的语言信息优势[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郭磊;刘伟;范娟;;传播学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5 和艳;易娜;龙运军;;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展示研究——以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黄雨水;奢侈品品牌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季海宏;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卢娜;产品设计语意的美学问题[D];辽宁大学;2011年

8 刘颖;汉语矛盾格的多维观照[D];安徽大学;2011年

9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潘红英;时政深度报道的传播符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伟伟;对中国旗袍文化之美的符号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芳;横店影视城的主题构建及产品支撑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战晓微;论《哈里·波特》中的二元对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岳怀旺;动画角色运动语言及其设计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邵靖;云南少数民族包的文化符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易丹;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艺术符号的创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关天兴;公共艺术的符号学向度[D];东华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澄;文本——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核心概念[J];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04期

2 赵蓉晖;;洛特曼及其文化符号学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白春仁;;开拓结构与符号之路——洛特曼[J];中国俄语教学;2006年03期

4 启超;“塔尔图学派”备受青睐[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5 柏英;从文化符号学角度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争[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耿海英;接受与研究:洛特曼符号学在中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赵爱国;;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体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赵爱国;;谈洛特曼对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建构[J];中国俄语教学;2009年03期

9 陈戈;;论洛特曼的文化互动理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М.Л.加斯帕夫 ,王希悦 ,赵晓彬;苏联60至90年代的结构主义诗学研究——关于洛特曼的《诗歌文本的分析》一书[J];俄罗斯文艺;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3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4 马智亮;陆化普;;应该重视土木工程文化历史的教育[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董丽云;;悠游之丛林——海德格尔与艾柯阐释观比较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思运;;诗人个案研究中的文献—发生学方法[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彭铁飞;付志华;;为振兴我国民族声乐而努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王凯;;盛世尚茶风——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趋势[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9 黎汝标;;试论布依族的谷魂崇拜[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10 张树林;;序[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1997-2001)[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廷辅;从文化历史检视两岸中医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王廷辅;从文化历史检视两岸中医的发展(下)[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宋广玉;大众 大家 大作为[N];南京日报;2008年

4 林湄;一览众山小[N];文艺报;2007年

5 戎国荣;老烟标的文化历史底蕴[N];中国包装报;2001年

6 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把尊严还给文化遗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怡梦;现代红歌该怎样传唱[N];音乐生活报;2011年

8 岳池记者站 胡佐斌 实习生 明娟 夏杰琴 本报记者 倪阔;历史的传承 不朽的记忆 永远的经典[N];广安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小梅;“家乡教育”:让文化代代相传[N];贵州日报;2011年

10 杨文新;多伦县投资亿元打造中国文化历史名镇新形象[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欧拉迈;西方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萱;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书写[D];南开大学;2009年

7 李军;加缪的“荒诞哲学”及其“文学化”[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诗客;汉语新诗中祖国母亲隐喻的多维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孔燕妮;袁枚诗歌理论与实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文化符号学关照下的跨文化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爽;文本功能理论视角的城市外宣英译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蔡桂成;文本功能的再现[D];广东商学院;2012年

4 李莉;诺德的文本功能理论在高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康澄;洛特曼的结构文艺符号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申艳星;从文本功能角度对《黄帝内经·素问》三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胡超;纽马克文本功能视域下应用翻译策略导向探微[D];中南大学;2012年

8 高兴;文本功能对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朱敏敏;运用纽马克文本功能与翻译标准理论指导Million Dollar Habits的汉译本改译[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冯希娟;初中诗歌文本想象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72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72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