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翻译观探析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心怡;;霍姆斯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翻译[J];莆田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李斐,唐国平;从王维《鹿柴》中"上"的各种译法窥视庞德翻译理论[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汪文学;说“直致”——关于钟嵘《诗品》的一个诗学概念的诠释[J];齐鲁学刊;2003年05期
4 弓海军;;从“译者隐身”看庞德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意象处理手法[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5 刘兰辉;;勃莱诗歌里的道家色彩[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毛明;;生态诗人斯奈德对中国古代自然观与生态观的释读[J];求索;2008年07期
7 江瑛;论陈子昂《感遇》诗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与发展[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陈才忆;;融入美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一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胡安江;;历史意识与诗性原则——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翻译诗学研究[J];外国语文;2009年02期
10 朱谷强;刘筱华;;埃兹拉·庞德对李白诗歌的西化[J];外国语文;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2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陆红颖;曾是惊鸿照影来[D];浙江大学;2006年
4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5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6 陈芝国;抗战时期北京诗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黄中习;典籍英译标准的整体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婷;闻一多现代诗学中的“变”、“常”融合[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怡;文学全球化视野中庞德、艾略特与中国新诗意象的汇通[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承华;文化转向下译者主体性之于抵抗文化霸权主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邹少芹;论庞德对《论语》的创造性翻译[D];广东商学院;2011年
5 金业焱;论曹操的焦虑心理及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袁微;象似性视角下意象主义诗歌的文体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李春珍;阐释学观照下的庞德译作《神州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殷飞;唐代题画诗点面观[D];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
9 刘静;论王立春儿童诗的心灵歌唱[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旎;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英汉互译中的意象转换[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雪婷;;庞德的翻译研究与中国[J];经营管理者;2009年21期
2 张文英;鲍文瑾;;从庞德的语言能量观到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5期
3 朱伊革;从文化学派翻译观比较林纾和庞德的译介活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乔平;;解构主义翻译观照下的《关雎》译本解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1期
5 石婧;;巧妙的“叛逆”——谈创造性叛逆之埃兹拉·庞德的翻译观[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李维黎;;从后殖民角度看庞德的唐诗翻译[J];才智;2011年22期
7 陈炜;庞德与他的《少女琴》[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8 孙宏;庞德的史诗与儒家经典—— 一个现代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求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董广才,刘芳芳;精练准确,节奏对等与自主翻译——读庞德的"Guido's Relations"[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文元;;武山四门:探秘庞德传奇[J];丝绸之路;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林哲翔;;加藤周一的翻译观之初探——以《明治初期的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伯鼎;;林少华的翻译观及其翻译风格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陈伯鼎;;林少华翻译风格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正传;;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锦琴;;洪堡特—辩证的语言观及其翻译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7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慧坚;;文学翻译的价值:以“诗意”开启原作的新旅程——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武媛媛;;解读林语堂的翻译观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松;庞德的‘诗歌经济学’[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高其才 湖南行政学院副教授 吴传毅;庞德对美国当代司法制度的影响[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张秀萍;罗格与庞德终于“分手”[N];中国体育报;2001年
4 许钧;从全译到变译[N];光明日报;2002年
5 陈君;庞德提交奥运圣火传递新建议[N];中国体育报;2003年
6 ;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N];渭南日报;2009年
7 李国威;庞德明转动GE中国魔方[N];市场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佑;GE中国区换帅[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9 吴劳;谈谈全息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张秀萍;庞德递交辞呈 罗格极力挽留[N];中国体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2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张曦;目的论视角的庞德翻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黎昌抱;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8 洪雪花;意象主义在东西方文学中的回返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9 金晓丹;法律的稳定与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禹一奇;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交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庞德的中国情结[D];河北大学;2007年
2 杨洋;许渊冲与庞德中诗英译思想与成就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夏天;庞德与鲁迅“非通顺”翻译之比较[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4 梁素素;论中国文化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平平;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张南峰翻译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庄燕青;论庞德诗歌翻译观中的“语言能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郑瑞s,
本文编号:2481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8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