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与价值:语义分析与社会选择诠释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mantics of utility and value, and interprets the meaning of social choice of utility and value based on the vis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Utility and value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academic titles, that is, utility refers to happiness and value refers to the usefulness of things. Utility is usually based on value. The two factors of commodity should be accurately expressed as the value of use and the value of exchange, rather than the value and value of use. There are two sources of value: Labor and natural objects, in which natural objects have useful value, no exchange value, and no value creation; Value can only be created by labor, which makes industrial society prone to economic growth or monetary growth, and damages the level of natural value and happiness. Based on a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solves the utility dilemma of interpersonal comparable cardinal number, not only pursuing the total value, including natural value and labor value, but also pursuing a satisfactory level of social happiness.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CX2010B241)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黄有光;经济增长能否增加快乐?[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2年01期
3 邓晓芒;;对“价值”本质的一种现象学思考[J];学术月刊;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标;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方小教;西部开发模式与东部发展经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张雁萍;;贵州省安顺市中药材产业化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4 方大春;;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与理性利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杨凯;;论刑法规范谦抑原则[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7 吴学琴;试析实现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的可能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达璐;南相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项目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9 罗仲伟;;中小企业理论研究的渊源与轨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朱红文;论科学精神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扬;;基于节约理念的建筑适宜技术观[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葛永林;;绿色经济学的革命性及其研究纲领[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蔡运龙;蒙吉军;;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社会工程途径[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4 曹利军;杜世勋;;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基于企业层面的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6 赵云波;;技术理性批判向度下中国现代化沉思[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邢鸿飞;;论作为财产权的水权[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研究——兼论我国的“严打”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余应敏;;案例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基于不同目的财务报告行为透视[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余应敏;;行业类别与增值税纳税义务人选择:来自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3 孙青春;企业可持续创新的实现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刘清江;自然资源定价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瑞波;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司云波;面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校企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静;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晓敏;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颜政纲;论制约生态建筑发展的“症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萧;商丘市睢阳区农民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晏智杰;应当承认价值源泉与财富源泉的一致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邓晓芒;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J];江海学刊;1996年03期
3 晏智杰;劳动价值论:反思与争论[J];经济评论;2004年03期
4 邓晓芒;马克思论“存在与时间”[J];哲学动态;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陈其,立红;汉语词汇学引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柳新军;从俄汉语言的世界图景看语义场理论[J];外国语言文学;2002年04期
3 孟江虹;奈达“对等/等效翻译”理论之我见[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刘景耀,刘芳;《释名》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5 李葆嘉;广西民族语言文化的泱泱大观[J];广西地方志;2003年01期
6 刘晓南;论朱熹诗骚叶音的语音根据及其价值[J];古汉语研究;2003年04期
7 崔广利,王舜华;浅谈《释名》的语言学价值[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8期
8 肖莉;;论反讽[J];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海峰;;中亚东干语的语言学价值[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郑心灵;;言语理解及其探索价值[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新玲;;我的地盘——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及其左邻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秦德祥;;吟诵传承的价值、疑难与设想[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王美娟;;矛盾修辞法的语言学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斌;陈小荷;;汉语褒贬词语的褒贬指向问题初探[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泓;;小议“零X”一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彭懿;;《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新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殷晓芳;;回忆性叙事叙述主体分裂的认知语义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朱楚宏;;成语“差强人意”的语义分析及动态规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时达明;林鸿飞;;基于内容相关度和语义分析的Blog热点话题发现[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胡瑞娜;;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走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方向[N];光明日报;2002年
2 黄忠廉;文化输出需大力提倡“变译”[N];光明日报;2010年
3 陈丽萍;从多义短语入手讲授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层次分析[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金小燕 戴丽丽 郑兴;汉语能力测试:你怎么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郭蓉;《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由丽萍;构建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姜红;与陈述、指称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洪淼;现代汉语连动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吴炳章;交际博弈论[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红;《小尔雅》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梦云;对汉语‘立’的认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瑞;副词“在”与助词“着(·zhe)”的语义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兰佳睿;《中国文法要略》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振风;《史记》三家注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张明芹;AB式象声词的重叠形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光美;汉语谐音现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8 冀婷婷;法律语言模糊性的语义学和语用学视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阮贵义;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简榕蓉;现代汉语动词计量的语义分析及教学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93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9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