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新创文字与语言生态
[Abstract]:Each language has its spe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The new text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is the progress of the history in the language of the people who do not have the tex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language ecological view will help to cultivate people's sense of identity, identity and psychology, and to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of people to the newly created words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active promotion and use of the new text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ecology and the whole language ecology of the whole world.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vitality and maintain the language ecology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作者单位】: 广西百色学院外语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8xyy020)“壮族典籍英译研究——以布洛陀史诗为例”阶段成果
【分类号】:H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多学科批评[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9期
2 潘其旭;以“那文化”研究为基础建立壮学体系的理论构架[J];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3 覃凤余;;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4 范俊军;;关于濒危语言研究的几点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赵忠德;王平;;文化音系学[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6 李智勇;;北京哈萨克族社区语言与家庭语言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于天昱;;跨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字教学[J];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王文光;百越民族史整体研究述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岳守雯;王贤修;;从房地产广告看语言使用的表面生态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黄伦生;壮、汉两族宗教意识的构成与发展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洪波;于洪志;;基于藏语语音学知识的语音端点检测研究[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司提反·米勒(Stefan Müller);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语法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吴东海;傣语四音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保明所;西双版纳傣语中的巴利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蒋颖;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田静;藏缅语宾语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冰;聚居区达斡尔族的语言衍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杨波;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声学实验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吉芳;论语言和经济的关系[D];新疆大学;2005年
4 谭晓平;汉语“被”字句的生成句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邵谧;“英语唯一”还是“英语之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6 付丽君;论英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李霞;仡佬语汉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李海英;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朝语言转换[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王彦;游牧民族颜色词的文化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张松;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共有词的演变与文化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宏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排序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胡壮麟;科学理论新发现与语言学新思维——兼评Goatly协和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3 邱质朴;应用语言学的新概念[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广艺;;语言生态与语言嫉妒[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奇云;“语言生态”拉响“红色警报”[N];中国审计报;2003年
2 仇方迎;能说“首席执行官”,,为啥偏叫“CEO”[N];科技日报;2004年
3 施芳;外来词使用当规范[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熊南京;二战后台湾语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8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9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