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圣经》粤语译本的研究价值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Qing Dynasty opened up five people to trade, and a large number of Western priests came to China one after another, many of them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transmission of teachings, Western priests often learn the Cantonese dialect on the spot and begin to write and publish the Protestant Bible. From 1862 to 1894, the publication of the whole translation of the New and Old Testament lasted more than 30 years, during whic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ible did not stop. These early Cantonese versions of the Bible are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fo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antonese history, the textual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Cantonese characters and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of Cantonese books, as well as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us history and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
【基金】: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DARF研究项目《十九世纪粤语书面文字纪录的搜集:目录整理》(批准号:6384/2010-11)
【分类号】:H059;H178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2 邢照华;西方宗教与清末民初广州社会变迁(1835-1929)[D];暨南大学;2007年
3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姚骏;《老乞大谚解》朝鲜语语音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兵;;马礼逊《圣经》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学考察[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2 杨秀岚;试就《圣经·雅各书》的翻译谈谈关于翻译新概念[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尤金·奈达;穆雷;;语言学和计算机对《圣经》翻译的贡献[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4 杨延龙;曹勇;;宗教文化对英汉语言表达的影响[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4期
5 郭琳;;“隐喻”概念与弗莱的文学批评[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6 愚公;愚公文谈(三)[J];语文建设;1985年03期
7 李名隼;;出自《圣经》的典故[J];咬文嚼字;2007年06期
8 李兆国;;19世纪基督教的中文圣经译本研究概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5期
9 付桂佳;中西第一次翻译高潮的对比[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徐荣强;;关于语文学史的分期问题[J];当代语言学;196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珏 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博士后;中国话与通天塔[N];东方早报;2007年
2 赵启光 安卓;汉语:全球普及率不及法文[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钱志富;翻译的功用[N];文艺报;2007年
4 陆永昌;从“dragon”与“龙”的翻译说起[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傅浩;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记者 李瑞英;国学研究论坛呼吁汉字传承必须保持稳定[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尹丕安;R-A-C-C架构:《圣经》隐喻阐释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俞U,
本文编号:2499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9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