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扬州方言重叠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9 05:52
【摘要】:与普通话相比,扬州方言有着颇具特色的重叠方式和用法。本文就扬州方言名词、量词、动词中较有特色的五种重叠式,即名词"AA子"式、量词"AAA"式、量词"一/几AA"式、动词"VVR"式、动词"VV的"式进行探讨分析。
[Abstract]:Compared with Putonghua, Yangzhou dialect has its own overlapping ways and usa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five characteristic overlapping forms of nouns, classifiers and verbs in Yangzhou dialect, namely, the noun "AA", the quantifier "AAA", the quantifier "one / several AA", the verb "VVR" and the verb "VV".
【作者单位】: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人文科学系;
【分类号】:H17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2 刘杰;于芹;;皖北方言的动词重叠式“VV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刘顺;潘文;;南京方言的VVR动补结构[J];方言;2008年01期

4 郭继懋;再谈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5 李文浩;;南方方言中的“动~叠+补”结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6 华玉明;汉语重叠系列之五 试论量词重叠[J];邵阳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7 华玉明;汉语重叠理据(二)——重叠的制约因素[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8 李宇明;;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9 陈晨;;扬州方言中的“子”缀[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翔;丹阳方言V_((aa))+R格式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萧海薇;;浅谈对外汉语语体知识教学[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张燕春;;泰国学生汉语语调偏误分析与语调问题[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梁磊;石锋;;普通话两字组轻重音的声学表现[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宗政;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正林;祈使句中动词重叠式及其语用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吴启主;汉语动词重叠问题杂议[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4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5 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6 张宁;;昆明方言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1期

7 郑懿德;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J];方言;1988年04期

8 蔡权;廉州方言形容词的特殊形式及其用法[J];方言;1990年04期

9 荣晶,丁崇明;昆明话动词重叠的句法组配[J];方言;2000年01期

10 刘顺;潘文;;南京方言的VVR动补结构[J];方言;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卫国;《醒世姻缘传》动词重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晓静;动词重叠式VV的产生和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文浩;汉语“动~叠+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朝珠;;广西北海白话重叠式初探[J];社科纵横;2011年05期

2 周艳芳;;阳泉方言中的名词重叠式及与普通话的比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林华勇;;廉江粤语的两种短语重叠式[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4 张卫国;朱翠萍;;状态形容词可以重叠吗?——从“雪白雪白”与“雪白”的关系谈起[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5 郑鲜日;郑晓杰;;RP英语和PTH汉语双元音声学特征对比研究[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6 李方延;;关于日本学习者普通话音位/u/的发音偏误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高雷;;话说“光棍”一词[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8 王开银;;说“给力”[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叶晨;;天台方言中的量词重叠“A加A”式[J];汉字文化;2011年04期

10 曹红梅;李芳兰;;广西壮汉双语教师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J];民族翻译;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俭;郑玉玲;;汉语普通话动态腭位的数据缩减方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2 张珑;李海峰;马琳;;利用移动设备辅助汉语普通话发音学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王燕;刘俊;阚明刚;侯敏;邹煜;;基于电影对白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历时对比分析[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哈妮克孜·伊拉洪;帕力旦·赛力提尼牙孜;那斯尔江·吐尔逊;吾守尔·斯拉木;;维吾尔人说汉语普通话发音特点的声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5 毛世桢;施云;;汉语普通话的音位负载[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陈燕玲;;泉州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未完稿)[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沈米遐;韩晓云;孔江平;;汉语普通话共鸣特征的数理统计分析[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郭念锋;;汉语普通话语音听觉中几个问题的试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9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铮;列为必修课,汉语普通话将成英国“明日语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YouTube将在视频上播放重叠式广告[N];人民邮电;2007年

3 梁业倩;希腊推出汉语普通话广播节目[N];人民日报;2007年

4 周淑平;如何区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式[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5 钱乃荣;请让方言继续存在[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下一代交换网采用重叠方式引入[N];人民邮电;2008年

7 李军;广州番禺在粤首创“重叠式”轮训模式[N];人民公安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金江;西班牙:学中文热情让人感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王力;重视和发展边疆的双语教学[N];南方周末;2007年

10 沈锡伦;汉语音节的特点[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成;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振宇;2267名2~6岁儿童汉语单音节词语音发展状况调查[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杨俊芳;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丽娟;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苏俊波;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勇智;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语音特征的分析及其同遗传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殷治纲;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范亚明;湖库塘开式水源热泵的水体传热与系统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段海凤;藏语安多方言词重音对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蓉;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普通话塞音的范畴感知[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2 甘玲;浅析汉语普通话的佤族变体[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龚君冉;现代汉语普通话“和”类虚词的分布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覃静;壮泰重叠式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黎翠云;越南人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天津大学;2007年

6 王彬;铜仁方言重叠式名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华;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重叠式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卓彤;新化方言重叠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雅;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云;越南、泰国、印尼留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建模[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02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02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