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赘婿”的称谓词勾稽及礼俗特性分析
[Abstract]:The extended marriag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s a special form of marriag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 and custom society. people in different times name their son-in-law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gradually accumulate into a cluster of semantic terms of "son-in-law"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network means, all kinds of corpus are searched by network, and the appellation words and examples related to the meaning of "son-in-law" are gathered together. Then, the semantic type and morpheme analysis are taken as the starting point, sociology and folklore as the referenc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ll kinds of appellation words and their naming motivations, this paper shows their etiquette and custom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function and status of the son-in-law in history, as well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ircumstances of excessive marriage and its social folk motiv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分类号】:H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心棣;秦汉赘婿谪戍制度刍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邢铁;我国古代的诸子平均析产问题[J];中国史研究;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褚半农;;亦谈《醒梦骈言》与吴方言——兼论蒲松龄不可能是该书作者[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4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10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刚;;论晚清官场中的请托——基于《荣禄存札》的分析[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蒲应秋;;明清时期女子缠足风行现象窥探[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7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9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憨斋;“太太”考[J];阅读与写作;2001年02期
2 姚秋莉;略论英语称谓词的性别含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3 李华;《水浒传》中的称谓词[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1期
4 张廷兴;山东民间“子”缀人品称谓词的考查[J];民俗研究;1998年01期
5 杨秀英;敦煌愿文社会交际称谓词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6 杨秀英;敦煌愿文社会交际称谓词初探[J];敦煌研究;2003年02期
7 厉建忠;《世说新语》称谓词札记[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8 山人;‘阿奴’考[J];阅读与写作;1995年05期
9 盛雁;;明晰家族成员的关系[J];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07年Z2期
10 吉常宏;学点历史文化常识——正确使用称谓词之六[J];语文建设;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曹冬雪;;“-子”称谓词的特点[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洪水英;;浅谈中国古今女子称谓的文化内涵[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董爱丽;;由“职业简称+亲属称谓”构成的称谓词[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曾腊梅;;称谓词“奴”的变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许志仁;;明代金门后浦的氏族—许氏与陈氏[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6 崔梅;;儒家思想在交际文化中[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家庄学院 贾丽英;从长沙东牌楼简牍看汉代出嫁女的财产继承[N];光明日报;2007年
2 吴华;《中国家族法原理》简介[N];法制日报;2003年
3 熊铁基;秦始皇的最后十年[N];光明日报;2004年
4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葛志毅;秦汉风俗与贵族女权[N];光明日报;2002年
5 朱克非(作者系北京当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当“自治权”遇到“财产权”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6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青年法官研究会;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努力保障农村稳定[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罡;法律如何应对“城中村”利益分配纠纷[N];陕西日报;2003年
8 谢其章;邵洵美:被低估的文化名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赖志金;文化是语言的支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项峰;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贾娇燕;《醒世姻缘传》社会称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张莉萍;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亭;不完整的倒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吴茂萍;唐代称谓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梁平;《现代汉语词典》78版和05版称谓词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苑香红;《大染坊》称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王丹;男子配偶称谓的社会性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6 杨冬敏;《红楼梦》中称谓词的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维;元杂剧称谓词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8 李敏;《官场现形记》称谓管窥[D];山东大学;2006年
9 朱玲丽;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称谓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廖颂举;《儒林外史》称谓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7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1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