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十五部经典音注考

发布时间:2019-07-21 15:07
【摘要】:汉魏六朝是汉语语音史上很重要的阶段,它上承先秦《诗经》音系,下启中古《广韵》音系,近年来,汉魏六朝音注的研究成果斐然,专著专人音注研究更是成果丰富。 音注,又叫音训,是古籍训诂方法之音,形式多样,数量丰富,内容大都散于历代汉语古籍之中。因此音注材料一直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点材料之一。但音注带有随意性的特点,做注者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来,都可以任意添加认为正确的音注,将当时音注与后代音注混杂在一起。 本文取与十五部经典《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相关的汉魏六朝时期的音注材料。在《中国丛书总录.总目》所收汉魏六朝著作中辑录,得汉魏六朝音注百余种,与十五部经典相关著作七十六种,相关音注条目33758条。并以《经典释文》和《广韵》为参照,进行统计比较,区分可靠与伪造的音注。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近年来关于汉魏六朝音注材料的成果与研究现状,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材料和方法,并对相关著作的作者及其书种进行考究,主要包括音注者的出生地,生卒年和师承关系。 第二部分用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所注的音注出处与本文收集的汉魏六朝音注材料作比较。《经典释文》是为先秦十四部经典著作注音释义的一部音义书。是对先贤经籍传注的总结,是阅读经典不可或缺的工具,为后人研究古汉语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具有很高的文献学和语言学价值。借助《经典释文》注音材料,将其与汉魏音注材料进行比照,判断所录的汉魏音注材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否为后人依据《经典释文》誊抄。 第三部分取汉魏六朝音注中与《广韵》(或《集韵》)音韵地位不同的音切。分别从声韵两个角度进行上古声部和韵部的考察,《广韵》细致的分类所提供的丰富的声韵类型,成为汉语语音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参照系统,这是总所公认的。并且汉语语音史各个平面的语音研究,习用《广韵》音系作为参照系统,以便于说明各个时期的语音变化情况。 第四部分结语。总结本文的到的三个结论,结论一:所录汉魏六朝音注与《经典释文》之间没有直接的抄袭关系。结论二:所录汉魏六朝音切与《广韵》音切之间没有直接的抄袭关系。结论三:汉魏六朝音注中虽然大部分为存古,但确实有一些音注材料非汉魏六朝时期保存下来的,不符合语音发展的规律而,可能是后人改篡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权;汉末齐地诗文用韵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李苑静;《汉书》服虔注音义初探[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萧黎明;;郭璞音切与晋代声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4期

4 储泰松;鸠摩罗什译音的韵母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吴先文;《淮南子》高诱注之注音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范新干;东晋刘昌宗音切发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吴萍;;东晋李轨音切中的特殊音切[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刘兴均;从徐邈音看“古无轻唇音”[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9 吴萍;;东晋李轨音切声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恕豪;从郭璞注看晋代的方言区划[J];天府新论;200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奇栋;《淮南子》东汉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萍;东晋李轨音切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3 范江兰;郑玄经注声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17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17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5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