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家子村满语传承人调查研究
[Abstract]:Sanjiazi Village, Fuyu Cou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a region where spoken Manchu is well preserved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urvey, all three Manchu inheritors were born into three families. 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in 2012, the oldest 87 years old and the youngest 36 years old; most of their parents had military experience; they all mentioned that Manchu did not separate from each other, and that a small number of them were separated, and most of their Manchu was influenced by their grandparents. Most of them are passive inheritors, while a small number of active inheritors will delay the demise of Manchu.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富裕县三家子村满语学校;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
【分类号】:H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景宪,吴宝柱,蒋理;抢救满语 迫在眉睫──三家子满族村满语现状调查报告[J];满语研究;1997年02期
2 赵阿平,郭孟秀,唐戈;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抢救调查——富裕县三家子满族语言文化调查报告[J];满语研究;2002年02期
3 刘正爱;;黑龙江省三家子村追踪调查[J];满族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东;;《满文文献概论》读后[J];北方文物;2006年02期
2 胡艳霞;;论濒危语言——满语[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郭孟秀;三家子满汉语言文化接触与融合浅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3期
4 翟全伟;;从满语的衰落看濒危语言的保护和文化多样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5 于海峰;;当代东北地区满族传统文化变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6 于海峰;何晓薇;;论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J];理论界;2012年01期
7 郭孟秀;论三家子满语口语使用的演变[J];满语研究;2003年01期
8 高娃;;满蒙谚语的现存应用、文献资料与研究[J];满语研究;2006年02期
9 赵阿平;何学娟;;满语、赫哲语濒危原因对比探析[J];满语研究;2007年01期
10 张松;;三家子村满族萨满教拾遗[J];满语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天红;张丽;;黑龙江满族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庞志宇;满语饮食词语与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郭孟秀;黑龙江满语濒危过程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高娃;满蒙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及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张松;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共有词的演变与文化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黄新亮;从满语中的汉语借词看满族文化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栾福鑫;满语保护和发展的政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定宜庄,邵丹;历史“事实”与多重性叙事——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村调查报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赛;;当语言死亡时,我们失去了什么?[J];晚报文萃;2009年22期
2 孙宏开!100081;关于濒危语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3 秦昭;;两千五百种语言面临灭绝[J];科学大观园;2009年08期
4 金林;;值得关注的濒危语言[J];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07期
5 邓佑玲;SOS濒危语言的呼叫[J];科学中国人;2001年12期
6 大禹;“广西濒危语言个案研究”获 2 0 0 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每两周消失一种语言[J];地图;2007年06期
8 ;濒危语言研究的新突破[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徐世璇;;论濒危语言的文献记录[J];当代语言学;2007年01期
10 瞿继勇;;论“和同”思想对濒危语言保护的启示[J];民族论坛;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行;;语言多样性与濒危语言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苏剑;;经济学视角下的小语种语言的存亡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否定句研究》提要[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陈保亚;;全球化语言接触背景下的多语现象和多语制研究——建立语言遗产保护和多民族互协共存的科学依据[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于凤贤;;党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语文的不断发展——黑龙江省民族语文工作30年[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璐;关注正在消逝的濒危语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黄京一;濒危语言亟待拯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本报记者 汪嘉波;谁来拯救濒危语言?[N];光明日报;2011年
4 金林;濒危语言的现状与抢救[N];南方周末;2011年
5 ;美国试图挽救世界濒危语言[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本报记者 袁国女 李春艳;我国少数民濒危语言亟须重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郑博超;抢救濒危语言,刻不容缓[N];检察日报;2009年
8 含唐;当濒危语言的最后两位“传人”不再交谈[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哈斯巴特尔 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保护没有文字的濒危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记者 马玉龙;采取措施抢救濒危语言[N];云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松涛;语言政策发展与语言保护意识演进[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阿拉腾苏布达;东部裕固语生态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红梅;哈姆尼堪人所使用的蒙古语语音实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平;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濒危语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胡艳霞;濒危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张晓勇;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乡下坳村壮语濒危现象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4 郭孟秀;黑龙江满语濒危过程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朱艳华;土家语定名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松;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共有词的演变与文化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温岚;论“五色话”之发展[D];广西大学;2007年
8 田静;仙仁土家语濒危现象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王怀榕;三冲仡佬语句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高玲;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21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2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