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新颖隐喻产业机制的4Ps模型假设

发布时间:2019-09-22 10:53
【摘要】:隐喻表面上是用暗示性的方式来润色人类语言,抒情达意的一种语言和修辞现象。但是当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隐喻是人类认识事物和认识自己的重要认知工具,是建构世界现象的一种非常重要又普遍的认知方式,同时,也是区别于动物的智慧性表现。隐喻拥有自身的运作思维逻辑。隐喻的力量强大到可以规范人类如何理解、如何感知、如何表现甚至如何想象这个世界。由此,认知语言‘学特别重视对隐喻如何产生这个议题的探索。据常识,我们知道在产生隐喻之前,亦或有多个始源域供人们选择,但是究竟人们为何选择始源域A而不选择始源域B?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习惯使用规约化的隐喻,而有的人能够产生多种新颖的隐喻?这是我们做此研究的起点。 论文首先提出了关于新颖隐喻的工作定义,即新颖隐喻是认知主体在一定语境下有意打破范畴界限,创作出新颖、适合、连贯和具情感审美意义的,能够给人们提供看待事物新视角的隐喻。同时,此处的“新颖”具有相对性,这里它只是针对认知主体个人而言。新颖隐喻可以发生在语音层级、句子层级上,语篇层级上、话语里、甚至在文体里(王松鹤,2009:120)。 心理学家Glicksohn (2005)等人使用符号匹配量表(Symbolic Equivalence Test)和交替用途量表(Alternate Uses Test)研究了隐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Fine和Lockwood (1980)的研究也发现,有较高创造力的学生能够使用和产出较多数量的新隐喻,同时,具有灵活认知风格的学习者所使用隐喻的效果更好,恰当性更高,反之亦然。由此,提出新颖隐喻产生的思维过程与人类的普通创造性思维有诸多相似之处。隐喻思维中的想象、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灵感、类比、灵感(顿悟)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参与要素。 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新颖隐喻创作机制的4Ps模型。它们分别是Preparation(准备),Production(产生),Proving(验证),和Presentation(呈现)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各自加工内容和手段。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关于始源域概念的陈述性知识(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美学知识和认知策略知识)。产生阶段发现其中对始源域概念的选择除了受到各种刺激因素影响外,最重要的是受认知主体远距离联想思维的决定。远距离联想有从事物形状、气味、颜色、大小、声音、功能、意义、甚至事物发展规律等角度进行。这是新颖隐喻产生的关键性思维要素。验证阶段主要运用缺省推理。呈现阶段本文只从其要素共现角度,将其划分为五种形式即:1、本体、喻体和喻底共现;2、只有本体和喻体;3、只有本体;4、喻体和喻底;5、多重喻体。 最后,运用著名唐诗《春江花月夜》,作了关于“月亮”的新颖隐喻创作模型案例分析。首从语义角度归纳出三种月亮隐喻,即意象型月亮隐喻、情感型月亮隐喻和哲学意义型月亮隐喻。基本证明了4Ps模型的可行性。但是需要更多的脑科学实验证明4P模型的假说合理性,以及更多的在线语料检验4Ps模型的普适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鑫;隐喻的思维本质与认知功能——由隐喻与隐喻思维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3 匡方涛,文旭;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4 刘正光;;隐喻研究的三个层次与主要领域[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5 文旭;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6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7期

7 文旭;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石磊;刘振前;;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年04期



本文编号:2539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39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