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教学领域教育技术发展:一个国际视角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9-09-29 04:30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来国际语言教学领域教育技术研究状况进行了综合,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方面,对当前国际语言教学领域教育技术研究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概括与分析,以期勾勒出当前国际语言教学领域教育技术研究的整体轮廓。
【作者单位】: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分类号】:H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秦秀白,刘丽燕,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4期

3 文秋芳,王立非;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王立非;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 新世纪外语教学 研究的方法论展望[J];外语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坤;;谈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张雅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根本需求与课堂教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黄锦刚;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内在因素探微[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4 张德富;浅议外语经济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作用[J];商业研究;2004年12期

5 张宗让,牟俊山,陆艳萍;从教学模式改革中寻求出路——试析外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刘小梅;;《高级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特色和实效[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7 欧玲,费敏;论新形势下电台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吴柏祥;语言教学的时代特征——评WILGA M RIVERS的语言教学十大原则[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9 张周易;;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10 肖乐;;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开胜;;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折中主义教学法(英文)[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邵朝霞;;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石化”认知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春燕;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蔡君梅;语言类型特征可迁移性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强;教师认知视角下的语法教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玉;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的交际能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宋君锋;交互阅读理论与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张龙;[D];浙江大学;2002年

5 王蕾;EFL写作教学中的词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黄嵘;中学英语课堂的文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巧云;英语学习策略、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秦志功;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维宽;CALL与中学英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妍;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非;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 新世纪外语教学 研究的方法论展望[J];外语研究;2000年03期

2 娄宝翠!453002;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造词现象[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3 陈万霞;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看英语被动语态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4 文秋芳 ,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5 濮建忠;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类联接、搭配及词块[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6 何安平 ,徐曼菲;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 Words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7 何高大;现代语言学与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五)[J];外语电化教学;2000年03期

8 刘彦臻;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行动研究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1期

9 何高大,范姣莲;大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的态度和效果的调查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3期

10 顾曰国;教育生态学模型与网络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琼;艺术与语言教学[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2 范文静;王晓微;;浅议隐喻与语言教学[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10期

3 周国光;;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1期

4 赵敏兰;;浅论语言多样性与我国高校语言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8期

5 程志;徐建志;;现代脑科学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6 谢天蔚;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教学[J];汉语学习;1983年03期

7 ;为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我院邀请部分语言学家举行座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8 邹贵新;对过去英语教学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01期

9 端木华;;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10 李文生;;中国语言教学专家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J];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余瑾;;汉语国际推广若干问题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2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3 朱丽红;;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于口语交际评价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孔江平;;普通话语音多模态研究与多媒体教学[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香港拼音优化教学促进会活动简介[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芳 福建闽侯;汉语“内冷”源于工具化语言教学[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记者  刘茜;新课改谨防忽略语言基础教学[N];光明日报;2006年

3 张桃;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4 记者 廖先旺;第二十四届巴黎语言博览会开幕[N];人民日报;2006年

5 刘菲;扬起语言的风帆,让中华文化远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张薇嫣;“汉语能力”也有职业标准[N];上海金融报;2007年

7 金鑫;14卷世界语言学巨著在华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吴铮;列为必修课,汉语普通话将成英国“明日语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李真顺;打造你的演说魅力[N];经理日报;2006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翟楠;“汉语热”下的冷思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王淑艳;外来人口与广州市语言状况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钱兢;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葵;汉语拼音在对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洪月;输入假设的认知阐释与语言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梦雅;不同敏感度的词汇测试对语言教学的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沛富;预制语言与语言教学[D];吉林大学;2004年

5 商晶;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雪梅;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列斌;通过文化教语言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荔;国内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及语码混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潘鸿峰;汉越常用否定词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崔绍忠;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43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43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