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声调来源的讨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景常;;高等师范院校协编《古代汉语》献疑[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2 雷雨;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刍议[J];大理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3 高辉;;郭本《古代汉语》语法部分举例疑误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藏生;;《古代汉语》(修订本)上卷注释补订[J];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12期
5 苗永川;关于建立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3期
6 任定保;;从成语看古代汉语中的词性变换[J];教育科学论坛;1998年06期
7 胡衍铮;浅谈古代汉语中单音词的演进[J];新余高专学报;2000年04期
8 曾昭式;从语言与逻辑关系看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胡衍铮;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序[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10 杨烈雄;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素质培养——古代汉语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J];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同春;;汉语声调教学新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周晓燕;;独立学院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蔡莲红;刘涛;吴志勇;蔡锐;;汉语声调音域规范模型初探[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4 陈志云;;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_";;谈谈漳州话的亲属称谓词[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张睫;;“之”“其”自指和对指用法小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在云;;郭编《古代汉语》商务修订本中的一些文句质疑[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海燕;刁世兰;;论古文中的“互文”修辞格[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高原;;谈汉语中位移动词的变化——以《古文观止》为个案的认知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志研;从古代汉语的演变看民族关系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刘永耕;王力“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一例[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3 魏江;要保护汉语的纯洁性[N];甘肃日报;2008年
4 游珏;学习古汉语的“良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顾玉坤;汉语的演化[N];苏州日报;2005年
6 孙丽萍;满嘴“相当地”,汉语不该粗鄙游戏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桂燕萍;让成语在课堂中大放异彩[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8 沈锡伦;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叶琼琼;从语言中突围的学术思考[N];文艺报;2008年
10 仁乐水;搜罗全备的古汉语通假字工具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福根;古代汉语詈语小史[D];浙江大学;2007年
2 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默;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浮现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徐以中;语音听觉反馈对言语发声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5 孟晓妍;若干组先秦同义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金钟赫;现代汉语语序的认知机制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甘莅豪;空间动因作用下的对举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高师古代汉语通论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瑶;留学生高级汉语教材中古代汉语选文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意;日本学生汉语声调习得难度等级考察[D];南京大学;2013年
4 SHIN JAEHYUK;针对韩国学生汉语声调教学教材编写设计方案[D];新疆大学;2012年
5 叶良颖;巴基斯坦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氏玄庄;初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广西大学;2011年
7 杨婷婷;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李佳铃;印尼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程潇;中高级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莉梅;针对印尼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60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