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汉对音文献中的入声字演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传启;;敦煌写本语词与风俗文化组词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2 史冠新;;再论“了_2”不是语气词[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3 王新华;敦煌变文“一”字的通假与变调的序列[J];文史哲;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强;王玉鼎;;古疑影母在海原方言中的演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郭沈青;西北方言全浊清化的年代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唐七元;;试谈《菽园杂记》的方言学价值[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黎新第;也说“们──每──们”的反复变化[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黎新第;;近代汉语声母全浊清化研究述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杨富学;20世纪国内敦煌吐蕃历史文化研究述要[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7 才让;;敦煌藏文佛教文献价值探析[J];中国藏学;2009年02期
8 陈践践;;IOL Tib J749号占卜文书解读[J];中国藏学;2012年01期
9 尹蔚彬;;近十年来我国汉藏语比较研究的特点及意义[J];中国藏学;2012年02期
10 王琪;;日本悉昙家所记晚唐五代全浊声母[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熊子瑜;胡方;;拉萨话的调形分类和推导[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传启;敦煌歌辞语言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傲生;《切韵》的音韵格局[D];浙江大学;2008年
4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韩小荆;《可洪音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7年
7 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王新华;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郑伟;太湖片吴语音韵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仝小琳;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波;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蒙放血和灸疗法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谢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纪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历史地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于李丽;敦煌契约文书词语辑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焦甜甜;四川、两湖、江西地区唐五代诗歌用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丽珍;方山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丽丽;敦煌[氡尽秥o金》俗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麻晓雯;中古阳声韵在大同方言中的演变[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罗雪梅;宋代四川诗人用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沛玲;五台片方言阳声韵的演变[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曹洁;《王三》又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年02期
2 史冠新;;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冠新;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姝;湘潭方言的入声变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蒋平,谢留文;南昌县(蒋巷)方言的轻重音与变调[J];方言;2001年02期
3 孙华先;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乐虹;;零陵话与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浅探[J];科技资讯;2007年07期
5 魏玉清;;乌鲁木齐汉语方言轻声的语音性质及优选论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马文忠;右玉方言韵母儿化带来的变化[J];语文研究;2002年02期
7 韩承红;渭南方言变调浅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8 胡利权;普通话变调琐谈[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陈莹;英汉节奏对比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陈勤;;古田平湖话两字组连读变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奖;阿里木·玉苏甫;刘杰;;论汉语与维吾尔语重音[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贾媛;李爱军;;论普通话重音的层级性——基于语音事实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卢颖超;李雅;陶建华;许小颖;;连续语流中重音标注和大规模重音语料库建设[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4 卢颖超;李雅;陶建华;许小颖;;连续语流中重音标注和大规模重音语料库建设[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5 贾媛;;普通话同音异构两音组重音类型辨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6 贾媛;;普通话同音异构两音组重音类型辨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7 ;林东海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钱绍武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屠岸发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10 贺俊杰;;基于音系理论的变调自动处理模型[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叶巧;重音对歧义的分化作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缪志明;古诗词创作津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3 崔华;简说辨识平仄字[N];中国老年报;2001年
4 王继如;“恪”字读音的再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5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6 郑张尚芳;新词的引入与传播[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7 张军 曹俊;呼和浩特方言辨正有专著问世[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8 记者 林世雄;中央台闽南话节目《祖地乡音》昨开播[N];福建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何瑞林;扬州话将录音永久存库[N];扬州日报;2009年
10 郎锦华;PSC与文化修养[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峰;现代汉语焦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衣玉敏;上海手语的语音调查报告[D];复旦大学;2008年
4 石绍浪;江淮官话入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汪银峰;明末以来内丘、尧山语音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殷治纲;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孟万春;商洛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慧;现代汉语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贾莉莉;武安话入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海慧;重音参数理论观照下的自然话语双音节词节律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李改婷;定州方言连读变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莹莹;《元曲选·音释》入声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倩;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沈洁;语音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刘笛;现代汉语同素异序同义词论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园园;北京话二字组重音节律句法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樊小玲;基于“时间”、“频率”概念和“新词语发现软件”的报刊新词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60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