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翻译不确定性的客观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03 03:13
【摘要】:语言的使用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在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同样地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翻译不确定性的客观因素是指语言本身的因素,主要包括词语指称的不可测知性、语句歧义、语言形态的差异性和风格的相对可译性。分析翻译不确定性的客观因素可以使我们对翻译的本质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从事翻译活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大亮;从原文到译文的得与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德鑫;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1期

3 潘文国;;英译中诗鉴赏论略[J];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03期

4 王丹阳;翻译的不确定性:原因·表现·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5 伍先禄;我国传统译论中的风格翻译论评述[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邱文生;文体与翻译层次[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凤群;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孙志农;;语域理论与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陈习芝;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涂传娥;;浅谈解构主义翻译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李坤;;汉译押韵英语广告的影响因素及翻译策略[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熊德米;奈达翻译理论评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彭丽;;文化特色词种类探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6 唐震;理性视域的西方战略管理思想批判[D];河海大学;2004年

7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10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程漫春;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兼对《飘》中译本的过程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孙万菊;从建构后现代精神到建构后现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Jiang Zhongjie;[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6 段文静;《骆驼祥子》英译本比较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7 邬若蘅;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曾奇;《儒林外史》英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连美丽;科技英语中的省略现象及其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万涛;许丽芹;;论适切性语言的交际功效[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汪正龙;论文学意图[J];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3 廖七一;跨学科综合·文化回归·多元互补──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走向试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4 冉永平;;翻译中的信息空缺、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李延林,伍先禄;谈翻译中的风格问题[J];语言与翻译;2003年01期

6 张德让;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年04期

7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8 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蓉;;《围城》中词汇变异的文体功能及其翻译[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2 王济华;;旅游文本中互文性的翻译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张磊;;The Impact of Context of Culture upon Translation[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4 侯敏;张妙霞;;认知翻译观视角下理工科学生翻译过程思维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5 项凝霜;;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翻译过程探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玲;;历史使命与学术思考:全国“两会”民族语文翻译专家访谈[J];民族翻译;2011年01期

7 姜九红;;权力话语理论支配下的作品翻译过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8 程虎;;接受修辞学视野下的翻译过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张耘;;基于模因论的关联理论翻译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武玉洁;;浅谈汉维语言族情的翻译[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桂平;蔡东风;尹宝生;徐立军;陈建军;;翻译工作室[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晗;;浅析翻译中依赖词典造成的几个误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志;;浅谈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立香;;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一宁;;再论翻译写作学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鹏;;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传彪;;篇首语[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明龙;译事历五载,甘苦告世人[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张磷;伦敦桥与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傅小平;“请勿迁怒于信使!”[N];文学报;2007年

4 聂锦芳 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翻译与内涵辨析:以Recht的中译为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夏吾东智;藏语科技词汇翻译的挖创借[N];黄南报;2007年

6 谷羽;阿翰林:针对翻译弊端的一剂良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胡鹏林;翻译与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王平 郭蓉;警惕变味学术翻译[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韩振宇;论“和而不同”的跨文化翻译策略[N];光明日报;2009年

10 黄行;语言翻译与语言多样性[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梅;1919年以来的中国翻译政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晔;翻译的模糊性特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7 黄杨英;关联翻译理论与幽默讽刺文本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易经;试论翻译学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骆贤凤;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科芳;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翼;翻译过程的整合模式及其在法律文本时间概念翻译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6年

2 赵耀;品牌名称翻译中的文化顺应[D];湘潭大学;2006年

3 张凌;图式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少爽;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健;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单位的TAPs语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谢海燕;释意理论视角下的可译与不可译[D];湘潭大学;2007年

7 朱坤玲;[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镟;从解构主义视角看林译《黑奴吁天录》中的译者主体性[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曾剑双;翻译过程中的信息解码与编码[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5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5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