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坂顺一的《广东语の研究》及其声韵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自齐;;湖西方言本字考(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雷伯长;;说邵武方言[J];语言研究;1984年02期
3 林寒生;福州话文白异读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崔荣昌;;四川省西南官话以外的汉语方言[J];方言;1986年03期
5 朱永锴;;谈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6 栗治国;伊盟方言的“分音词”[J];方言;1991年03期
7 鲍厚星;;湖南城步(儒林)方言音系[J];方言;1993年01期
8 汪耀楠;;评《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J];语文研究;1993年03期
9 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札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梁文;;汉语方言与汉民族共同语国际研讨会在澳门举行[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6 曹志耘;;生存还是消亡:汉语方言面临的抉择[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焦立为;;三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苏金智;;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双语双方言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刘向政;;从“to own goal”到“乌龙球”,试析汉语文化的“圆融”特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海涛;尽快制定保护汉语方言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周耀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统一路径:从“书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语同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甄达真;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4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5 邹启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N];南方周末;2010年
6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先生”可以自称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8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李方清;女书就是妇女使用的文字[N];湖北日报;2005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包东梅;双语教育:现实与困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9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杨;计算机汉语方言辨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萍;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珂;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宁英娟;汉语方言义项及其变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竣;峨山汉语方言实词词法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李明;肥东汉语方言会话结构现状描写[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7 郭晓芹;龙胜伟江苗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蔚然;汉语方言间塞音与非塞音声母的变换[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杨利琦;汉语方言舌头、半舌五母读音类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新凡;广西富川土话音韵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75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