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格,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对照修辞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事物间的不同点进行对照,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对照修辞在人类语言的表达层面进行映射,是利用语言中的语义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根据现有研究可知:其一,学界将注意力放在常见辞格的实质性研究上,如:隐喻、双关,对对照修辞内部运行、认知机制及成因很少涉及。其二,国内学术界对对照修辞的研究局限于修辞领域,对对照修辞的定义、分类存在缺陷。第三,大部分对对照修辞的研究只是进行简单地描写,且例子来源。修辞格研究应该在大量的语料上作细致地观察,并对其进行充分描写,以达到充分解释。《呼兰河传》的对照修辞用例有130多例。本文以《呼兰河传》的对照修辞用例作为语料,以心理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对照修辞重新界定;利用语义场理论解释对照修辞的运作机制及其分类,对对照修辞进行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再分析《呼兰河传》对照修辞的特点、生成条件及功效,旨在从语言表达形式上对对照修辞作全面描写,达到充分解释。研究共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课题来源、研究思路,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意义,语料来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然后对对照修辞进行重新界定以及描述对照修辞辞应具备的条件,并将其与对照、对比、对偶、对照表现手法区别开来,以明确研究的对象。第二章,在对对照辞格定义的基础上,首先用三分法和公式代码法分析对照修辞的内部结构。其次,用统计归纳法对《呼兰河传》的对照修辞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各个类型在公式上的运作基本情况。对照类型之间的区别主要看引导体A和随从体B的语义关系,即看RA和RB的关系,其中RA和RB的语义关系可分为反义关系、差比关系、互补关系、矛盾关系。根据RA和RB的关系,与此相对应的对照类型分别为对立式对照、差比式对照、互补式对照、矛盾式对照。第三章,讨论《呼兰河传》对照修辞的特点:1.对照修辞内容的多样化;2.对照修辞具有反讽性;3.对照修辞中参照体的隐含;4.对照项语义描述浅白易懂。接着试图将语义场理论对对照修辞类型进行解释,然后对对照辞格言语意义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将认知语言学、心理学来探讨对照修辞的认知性,将其与隐喻的认知进行比较,得出两种不同辞格的认知思维的差异性。第四章,从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探讨《呼兰河传》对照修辞生成的条件。再从对照修辞的功能来阐述总结《呼兰河传》对照修辞的功效,《呼兰河传》的对照修辞具有表达功能、审美功能和篇章功能。最后是结语。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以及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渠亚楠;;略论《呼兰河传》语言的变异修辞艺术[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期
2 刘茸茸;;回归诗性——《呼兰河传》的“陌生化”手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段从学;;《呼兰河传》的“写法”与“主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07期
4 陈惠良;;《雨中猫》的对照艺术及身份寻求[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5 仇立颖;;认知性辞格与副词“就”的高频使用——《呼兰河传》语言风格探微[J];理论界;2012年12期
6 薛平;;论对比修辞格的强化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廖小华;;论《呼兰河传》的修辞特性[J];文教资料;2009年15期
8 周昕;;对照辞格中对立面的认知意义初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李鑫华;博克新修辞学对立认同说与对照辞格认知意义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魏榕平;英语 Antithesis 修辞格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颖;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茜茜;《呼兰河传》比喻修辞格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2 党雪晴;论萧红小说叙事中的反讽现象[D];南京大学;2013年
3 李号;《西厢记》修辞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
本文编号:
2614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61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