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朱子语类》语词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17:13
【摘要】:《朱子语类》作为一本朱熹以及其门人弟子讲学的实录,不仅包括朱熹的理学思想,更是研究宋代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生活的珍贵材料,也是存留宋代口语文献“活生生”的古白话文本资料。《朱子语类》以及古白话的词汇研究在近年来,已经较为深入透彻。对《朱子语类》的材料进行翻译,这不仅有利于朱熹思想的对外传播与普及,同时也是有利于古白话词汇的进一步探究。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朱子语类》其中的词汇分析,兼谈其中词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关系。根据前人的《朱子语类》词汇研究成果,同时对于现有的译本进行分析评述。绪论,首先介绍了《朱子语类》的价值,以及其翻译的价值与意义。其次,对《朱子语类》的语词研究以及翻译的成果进行耙梳,从宏观上对于《朱子语类》的词汇翻译研究的目标提出规划。第一章,探究古籍今译的问题以及必要性。从今译的历史出发,探究朱熹与古文今译之间的关系,历数了古文今译的历史,探讨了同义词、近义词与词汇翻译的关系。第二章对《朱子语类》的现行的选本进行了梳理分析,从选取的逻辑到用字以及注释进行了集中讨论。深入探讨了各本选取原则偏好的共性,总结了用字方面注释的错误。第三章总结词汇翻译中的诸多问题,从《朱子语类选》的不足出发,对于翻译的方法进行探讨。进而讨论了两个问题:古白话翻译中语素的变化原则;古白话词汇到现代汉语词汇的复音化过程在翻译中的运用。第四章对于《朱子语类》中的俗语词进行翻译的操作以及对现有的翻译版本进行了讨论。从古今异义的词汇、古今通义的词汇两个角度对于词汇翻译进行了分析讨论。深入探究严复的“信达雅”与尤金·奈达的“等效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唐;;“一席话”本作“一夕话”[J];语文月刊;2017年03期

2 陆方野;;“数豆宰相”不数豆[J];职业教育(上旬刊);2018年12期

3 乐爱国;;民国时期白寿彝对《朱子语类》的研究——兼与胡适《〈朱子语类〉的历史》比较[J];齐鲁学刊;2013年01期

4 冯青;;《朱子语类》词语考释对《辞源》释义的补正[J];语文知识;2009年04期

5 徐鹏鹏;;《朱子语类》中的词尾“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何洪峰;释《朱子语类》中的“撮”“绰”──兼与袁庆述先生商榷[J];语文研究;1996年03期

7 姚振武;《朱子语类》语词札记[J];古汉语研究;1992年02期

8 潘牧天;;《朱子语类》“烂”类词考释[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2年00期

9 王晓农;赵增韬;;儒家典籍《朱子语类》英译探索——以《〈朱子语类〉选》和《〈朱子语类〉选译》为例[J];孔学堂;2018年04期

10 孔凡曦;;略探《朱子语类》中的易学观[J];华夏文化;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冯青;;《朱子语类》中的方言词[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陈明娥;;朱熹文献口语词类聚与词语考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庄关通;;我和江苏修辞学会[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张慧远;;《朱子语类》“理禅交融"思想探微[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玲;;“生”缀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叶露;《朱子语类》中的宋代新词新义举例[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2 徐时仪;研读《朱子语类》的价值和意义[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3 实习记者 廖宏艳;从《朱子语类》的研究看语言演变中的规范与从俗[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4 陈少明;经典的平实与深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瞿林东;“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N];学习时报;2000年

6 杨琳;中近古词汇研究的坐标[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7 孔子研究院 刘文剑;常怀敬畏之心 常修从政之德[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

8 王晓河;“学”知明 “做”行笃[N];宁夏日报;2016年

9 雷文天;正心 止欲 少我[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

10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陈开勇;经·释·文·史[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杰;《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树瑛;《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志翔;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D];武汉大学;2010年

4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宋大琦;天理循环[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宏海;以人学为视角的朱熹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7 郭斯萍;人性的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冬灄;《朱子姙榐》姙_Y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晓洁;朱熹启发式教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马克文;《朱子语类》语词翻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3 韦伟;《朱子语类》助动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玉娇;《朱子语类》时间副词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

5 刘文正;《朱子语类》量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6 薛娇;《朱子语类》的处置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徐榴;朱熹眼中的苏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兰;《朱子语类》词缀时空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克荔;《朱子语类》介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姚晓霞;《朱子语类》语气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0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90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b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