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中所见的“名动相因”现象
发布时间:2020-09-27 06:26
本文对甲骨文"名动相因"例子重新作了释读。其例有八类:1.动物(鱼、豕、羊、鹿、鸢、犬);2.植物(黍、米);3.人身(目、口、疋、子);4.天象地理(雨、风、雪、川、水);5.建筑(侜、邑、墉);6.器具(鼎、簋、磬、戈、盾、胄);7.方位(东、西、南);8.其他(坎、肉)。从甲骨文的实例看,"名动相因"多数为名词用作动词,少数为动词用作名词。这种以名词充当动词谓语或动词短语的"名动相因"现象,有些可能是原始文字的孑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于省吾;商代的i枠^作物[J];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7年01期
2 裘锡圭;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J];中原文物;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琳仪;
本文编号:2827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2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