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顺X”方式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08:20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方式词的研究逐渐引起了语言学界的重视,但由于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关于方式词的诸多争议直到现在都没有确切、一致的结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者致力于方式词的总体理论研究,至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个例研究,在探索词类性质的过程中,词类总体概况的研究固然重要,但个例的分析同样不可忽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顺X”类方式词,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以此为据总结本组方式词的特征。本文内容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考察,第一部分分析了“顺X”类方式词所连用的主语。主要从各个方式词所连接的主语是人还是物或者两者皆可和单复数的角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顺X”所联系的主语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2、主语大部分为单数,少数为复数,可以表示为:单数主语复数主语。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顺X”类方式词所适用的三种句式:连动句、把字句和否定句,连动句是语言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语法结构,因为在任何语言中都会有关于一系列先后连续发生的动作的表述,这就使得连动句的出现成为必然,而方式词位于动词之前,用以修饰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或主语的状态,所以方式词处于连动结构之前是完全合理的。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发现了更多可以用来区分“顺X”类方式词的方法。第三部分在完成考察“顺X”类方式词句法环境的基础上,对这组方式词内部成员间的差异进行了细致比较,由于“顺便、顺势、顺带”三者意义更为接近,且各自的个性特征不明显,所以本文将其分为“顺带和顺便、顺势和顺便、顺带和顺势”三组进行两两对比,“顺手、顺路、顺口”都单独做分析。“顺手、顺路、顺口”中的“X”语素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名词语素,所以根据“X”就能较为清楚明白地将三者区别开来。第四部分分别单独对“顺X”类六个方式词的词汇化进程进行个体考察,先考察了它们的共同语素“顺”的语法化过程,再结合每个词语特有的语素“X”逐个分析这些方式词由词组逐步发展成为双音节词的过程。研究发现,“顺X”类方式词虽然都具备从短语发展成为双音节词的过程,但是它们在成词过程中成词语素的地位却有所差异,有的两个语素义在双音节词义中有相同地位的体现,有的却对某个语素有所侧重,另一个语素义相对弱化甚至消失;此外,在词汇化过程完成后,有的“顺X”类方式词只能用作双音节词,有的既可以做双音节词,也可以做短语,有的“顺X”类双音节词除方式词外,还有形容词等其他词性,这些不同点都可以用作区分近义词的标准。这一部分最后总结了“顺X”类方式词词汇化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句法结构的重新分析,二、去范畴化,三、“组块”认知机制,四、高频使用,在词语本身和句法结构中其他成分的共同作用下,“顺X”逐步以双音节合成词的形象出现,并固定下来。
【学位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一章 “顺X”与主语的选择搭配
    1.1 “顺X”所联系主语的特点
    1.2 主语为人的方式词的人称问题
    1.3 既可以为人也可以为物的主语的特点
    1.4 “顺X”与主语的选择搭配小结
第二章 “顺X”与句式的选择搭配
    2.1 “顺X”所在的句式
    2.2 特殊句式
    2.3 “顺X”与句式的选择搭配小结
第三章 “顺X”与动词的选择搭配
    3.1 “顺便”与“顺带”
    3.2 “顺便”与“顺势”
    3.3 “顺带”与“顺势”
    3.4 “顺路”、“顺口”、“顺手”的独特性
    3.5 “顺X”与动词的选择搭配小结
第四章 “顺X”类方式词的词汇化
    4.1 “顺”的语法化
    4.2 “顺X”的词汇化进程
    4.3 “顺X”词汇化的动因
    4.4 “顺X”词汇化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艳;宋军;;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2 李铁范;;方式词修饰动词的语义关系类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3 李铁范;齐沪扬;;三十年来现代汉语方式词研究综观[J];汉语学习;2015年05期

4 李铁范;;现代汉语方式词的典型特征与词类地位[J];对外汉语研究;2014年01期

5 李铁范;;方式词语义指向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昌来;占云芬;;“多少”的词汇化、虚化及其主观量[J];汉语学报;2009年03期

7 李铁范;;“屡次”类重复副词与动词的语义选择限制[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9 赖先刚;情态副词的语义特征与选择限制——兼论汉语情态副词表示的社会活动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10 董秀芳;论句法结构的词汇化[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铁范;现代汉语方式词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焦海艳;现代汉语“随X”类方式词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浩;情态副词“反正”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国华;“自X”类情状副词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胡茜;“大力”系列词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媛媛;现代汉语“亲x”类情态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铁范;现代汉语方式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6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46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2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