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不定向”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07:26
现代汉语“不定向”动词是按“方向”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动词小类。虽然方向类动词的研究逐渐形成体系,但是对“不定向”动词的研究还留有空白。因此,本文将以单音节不定向动词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汉语语法及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句法、语义、位移事件三方面对现代汉语“不定向”动词进行全面考察。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确定研究的范围及对象,综述前人的相关研究概况并对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不定向”动词的语义特征,通过举例分析对我们所研究的不定向动词的语义进行了限定,并提炼出了它们的核心语义特征、位移的区别特征及隐喻义。第三部分主要从句法搭配方面对“不定向”动词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其主宾语的类别及施受关系,分析了它们的深层语义及使用上的差异。第四部分主要是对“不定向动词”的位移事件进行考察,首先考察了“不定向”动词与趋向动词的结合关系,分析了其隐含的方向意义;其次考察了含路径义动词作其补语的情况,分析了它们结合的紧密程度;最后考察了“不定向”动词与介词搭配情况,分了它们是如何标引方向的。最后一部分结语概括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 现代汉语“不定向”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空的语义特征'> 2.1 V空的语义特征
2.1.1 “飞”的语义特征
2.1.2 “飘”的语义特征
2.1.3 “吹”的语义特征
水的语义特征'> 2.2 V水的语义特征
2.2.1 “流”的语义特征
2.2.2 “漂”的语义特征
2.2.3 “滑”的语义特征
其他的语义特征'> 2.3 V其他的语义特征
2.3.1 “透”的语义特征
2.3.2 “滚”的语义特征
2.3.3 “冲”的语义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现代汉语“不定向”动词的句法分析
空对主宾语的选择'> 3.1 V空对主宾语的选择
空对主语的选择'> 3.1.1 V空对主语的选择
空对宾语的选择'> 3.1.2 V空对宾语的选择
水对主宾语的选择'> 3.2 V水对主宾语的选择
水对主语的选择'> 3.2.1 V水对主语的选择
水对宾语的选择'> 3.2.2 V水对宾语的选择
其他对主宾语的选择'> 3.3 V其他对主宾语的选择
其他对主语的选择'> 3.3.1 V其他对主语的选择
其他对宾语的选择'> 3.3.2 V其他对宾语的选择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定向”动词位移事件的考察
4.1 与趋向动词搭配
4.1.1 表示垂直方向
4.1.2 表示水平方向
4.2 含路径义动词作补语
4.2.1 不定向动词与含路径义动词搭配
4.2.2 复合动词
4.2.3 动词+附着结果成分
4.3 介词结构表达路径
4.3.1 标引源点:“从
4.3.2 标引终点:“向”“往”“到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8394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 现代汉语“不定向”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空的语义特征'> 2.1 V空的语义特征
2.1.1 “飞”的语义特征
2.1.2 “飘”的语义特征
2.1.3 “吹”的语义特征
水的语义特征'> 2.2 V水的语义特征
2.2.1 “流”的语义特征
2.2.2 “漂”的语义特征
2.2.3 “滑”的语义特征
其他的语义特征'> 2.3 V其他的语义特征
2.3.1 “透”的语义特征
2.3.2 “滚”的语义特征
2.3.3 “冲”的语义特征
2.4 小结
第三章 现代汉语“不定向”动词的句法分析
空对主宾语的选择'> 3.1 V空对主宾语的选择
空对主语的选择'> 3.1.1 V空对主语的选择
空对宾语的选择'> 3.1.2 V空对宾语的选择
水对主宾语的选择'> 3.2 V水对主宾语的选择
水对主语的选择'> 3.2.1 V水对主语的选择
水对宾语的选择'> 3.2.2 V水对宾语的选择
其他对主宾语的选择'> 3.3 V其他对主宾语的选择
其他对主语的选择'> 3.3.1 V其他对主语的选择
其他对宾语的选择'> 3.3.2 V其他对宾语的选择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定向”动词位移事件的考察
4.1 与趋向动词搭配
4.1.1 表示垂直方向
4.1.2 表示水平方向
4.2 含路径义动词作补语
4.2.1 不定向动词与含路径义动词搭配
4.2.2 复合动词
4.2.3 动词+附着结果成分
4.3 介词结构表达路径
4.3.1 标引源点:“从
4.3.2 标引终点:“向”“往”“到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凯荣;;论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J];汉语学报;2006年02期
2 刘辰诞;;句法结构的认知视角:框架和注意窗理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王媛;;从“方向”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分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马玉汴;;趋向动词的认知分析[J];汉语学习;2005年06期
5 姚奎尧;浅说动词的方向性和方向一致性[J];阅读与写作;2004年10期
6 张建理;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知和表达[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肖奚强;也谈"来"和"去[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8 张正石;浅析动词"来"的方向在话语中的变化[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9 李晋霞;“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J];语言研究;2002年02期
10 文旭,江晓红;范畴化:语言中的认知[J];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立珂;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王媛;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的方向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文洁;现代汉语动词的方向分类及解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王涛;浅探汉语有向动词的方向范畴[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8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4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