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四川西南彭州等八区市县方言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05:52
   四川西南彭州等八区市县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中的岷江小片,是入声独立区(依照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的分区)。本小片的特点是古入声今读入声,与西南官话代表成都话不同。到目前为止,专文研究这八个方言点的成果不多,而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语音比较研究的论文或专著尚未见发表。本文是第一篇对岷江小片彭州、都江堰河东片区、都江堰河西片区、邛崃、崇州、大邑、蒲江、新津八区市县方言语音进行全面调查,并系统地记录该地区语音系统,对其方言语音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归纳出该片方言内部语音特征的研究。 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四川西南彭州等八区市县的研究状况、所需要的语音材料、研究方法以及方言调查的对象和时间。第二部分是八方言点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等基本情况。第三部分是介绍八方言点的语音系统,分别对其声韵调进行描写。第四部分是参照中古《广韵》系统,将岷江小片方言音系与成都话音系进行比较,以分析岷江小片方言内部的语音特点。第五部分明确该方言区的总体语音特征。第六部分附录八方言点的行政地图。 本论文采用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共时描写和历时考察两个方面相结合。将岷江小片八个方言点音系与中古《广韵》系统进行纵向比较,同时,与成都话声韵调系统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方言内部语音特征的异同,揭示该片方言语音演变的规律。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H17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概况
        1. 该片的方言调查及分区报告
        2. 该片方言点的专著、硕士论文
        3. 该片方言点的期刊论文
    第二节 本文所用的语音材料、研究方法以及调查对象、时间
        1. 提供语音材料的调查对象
        2. 研究方法
        3. 本文所涉及的田野调查以及语音材料来源
        4. 调查字表及录音设备、分析软件
        5. 研究经费
    第三节 本文所用符号说明
第二章 彭州等八区市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变动、交通
    第一节 彭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变动、交通
        一. 地理位置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变动
        四、交通
    第二节 都江堰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变动、交通
        一、地理位置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变动
        四、交通
    第三节 邛崃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变动、交通
        一、地理位置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变动
        四、交通
    第四节 崇州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变动、交通
        一、地理位置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变动
        四、交通
    第五节 大邑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变动、交通
        一、地理位置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
        四、交通
    第六节 蒲江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变动、交通
        一、地理位置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变动
        四、交通
    第七节 新津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口变动、交通
        一、地理位置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变动
        四、交通
第三章 彭州等八区市县的语音系统
    第一节 彭州话语音系统
        一、彭州话声母系统
            1. 彭州话声母说明
            2. 彭州话声母音值描写
        二、彭州话的韵母系统
        三、彭州话的声调系统
    第二节 都江堰河东话语音系统
        一、都江堰河东话声母系统
        二、都江堰河东话的韵母系统
        三、都江堰河东话的声调系统
    第三节 都江堰河西话语音系统
        一、都江堰河西话声母系统
        二、都江堰河西话的韵母系统
        三、都江堰河西话的声调系统
    第四节 邛崃话语音系统
        一、邛崃话声母系统
        二、邛崃话的韵母系统
        三、邛崃话的声调系统
    第五节 崇州话语音系统
        一、崇州话声母系统
        二、崇州话的韵母系统
        三、崇州话的声调系统
    第六节 大邑话语音系统
        一、大邑话声母系统
        二、大邑话的韵母系统
        三、大邑话的声调系统
    第七节 蒲江话语音系统
        一、蒲江话声母系统
        二、蒲江话的韵母系统
            1. 蒲江话韵母说明
            2. 蒲江话韵母音值描写
        三、蒲江话的声调系统
    第八节 新津话语音系统
        一、新津话声母系统
        二、新津话的韵母系统
            1. 新津话韵母说明
            2. 新津话韵母音值描写
        三、新津话的声调系统
第四章 彭州等八区市县方言的语音特征
    第一节 声母语音特征
        一、声母发音部位
            (一) 非组和晓组今读音分混
            (二) 见系蟹效山咸江梗摄开口二等部分字读洪音
            (三) 声母平舌翘舌的分合
        二、声母发音方法
            (一) 禅船两母的平声字
            (二) 次浊声母—泥来母
            (三) 次浊声母一影疑母
            (四) 次浊声母-喻(以云)母字
            (五) 次浊声母-日母
    第二节 韵母的语音特征
        一、韵母的开合
            (一) 端系部分合口字变为开口
            (二) 庄组开口字变为合口
            (三) 见系一等歌戈开合
        二、韵尾
-in'>            (一) 深臻曾梗三四等舒声帮端见系鼻韵尾合一,-i(?)>-in
-en'>            (二) 深臻曾梗二、三等舒声知系字鼻韵尾合一,-(?)>-en
            (三) 流摄(和通摄入声)的部分明母字有舌根鼻韵尾
            (四) 入声尾
        三、韵母
            (一) 阴声韵
            (二) 阳声韵
            (三) 入声韵
    第三节 声调的语音特征
第五章 彭州等八区市县方言音系总特征
    (一) 古晓组字"U韵前读为f-,其余的韵母前,晓组字读X-
    (二) tg-与ts-全混和分混
    (三) 泥来母一二等字相混,三四等字区分,形成n-与IV对立
    (四) 缘摄一三等合口端泥精组字失去-U-介音
    (五) 蟹摄舒声合口一等端组字、山摄舒声合口一等端泥组字失去-U-介音
    (六) 果摄一等帮端知系韵母为-U/-0,见系字为-3/Y/-3/-m/-u/-0
    (七) 麻三精组见系字韵母读
    (八) "者庶(也)"读-ai/-e/-ei,同蟹摄二等字
    (九) 果遇摄一等帮端系字读音相同
    (十) 咸山岩摄入声一等开口见系(合盖易铎)读-3/-3/-0
    (十一) 咸山开口入声一二三等字帮端知系读-sAA
    (十二) 曾一梗二开口入声帮端知见系字读-$/-e
    (十三) 深錄曾梗入声二三等开口庄组(缉伟职麦)读-W-e
    (十四) 山缘摄合口三四等、宕江开口二三等入声精组见系字读-io/-ie/-ye/-ye
    (十五) 臻入声合口一三等帮知系端泥组读-o/-e
    (十六) 深臻曾梗入声三四等开口帮端见系(辑质迄职昔陌:锡)读-ie
    (十七) 深绩曾梗入声开口三等知章组(缉质职昔)字读央元音-3/-0%
    (十八) 曾梗入声三等合口见系、通入三精组见系(职昔屋;:烛)读-io/-ie/-ye/-ye
    (十九) 通摄入声帮知系、端泥组读-o/-e
    (二十) 彭州等八区市县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入声独立,古入声字今读入声调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参考书目
    二 报刊杂志
    三 硕士论文
附录 地图
后记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苹;;山东招远方言音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6期

2 蔡斌;;四川攀枝花市区本地方言音系(上)[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邓天玲;威信方言志(选载)——音系部分之六[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4 黎昌友;;四川达州方言音系及其声韵配合规则[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2期

5 田小英;;湖北省来凤县方言音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婷;;旬阳城关方言音系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刘颂浩;;襄城方言音系[J];方言;1993年04期

8 杜兆金;;郑曹片枣庄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语音变异规律研究[J];农业考古;2010年06期

9 王健庵;论“内外转”的真义与《切韵》音系的性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邓天玲;威信方言志(选载)——音系部分[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德文;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曾德万;龙岩闽南方言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圆;四川西南彭州等八区市县方言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卫;资阳方言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雨;梁平方言音系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郑春怡;丰都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付新军;青岛城阳方音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燕;四川自贡等八县市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易杰;川西大邑等七县市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雅婷;綦江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唐毅;雅安等八区县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慧霞;河南平与方言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9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49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a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