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留学生习得对象类介词“对、向、给”的偏误分析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95.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范围
1.5 语料来源
1.6 介词偏误研究综述
1.6.1 偏误分析理论的研究
1.6.2 介词本体研究
1.6.3 介词偏误研究
第2章 对象类介词偏误分析
2.1 介词“对”的偏误分析
2.1.1 介词“对”的位置偏误
2.1.2 介词“对”的遗漏偏误
2.1.3 介词“对”的替换偏误
2.2 介词“向”的偏误分析
2.2.1 介词“向”的误加
2.2.2 介词“向”的遗漏偏误
2.2.3 介词“向”的替换偏误
2.3 介词“给”的偏误分析
2.3.1 介词“给”的误加
2.3.2 介词“给”的遗漏偏误
2.3.3 介词“给”的位置偏误
2.3.4 介词“给”的替换偏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介词偏误产生的原因
3.1 受母语的影响
3.2 汉语知识的泛化
3.3 教学方式的影响
3.4 教材内容的不足
3.5 学习方法的不恰当
3.6 受学生汉语水平影响
第4章 教学策略
4.1 重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4.2 重视跨文化交际问题
4.3 加强教学引导
4.3.1 系统教学
4.3.2 比较教学
4.3.3 语境教学
4.3.4 循序渐进的教学
4.4 教材编写方面
4.4.1 注重注释
4.4.2 关注分级
4.4.3 注重配合
4.5 改善学生学习方法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邓渝;;欧美中高级水平留学生对象类介词习得顺序初探——以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欧美留学生为例[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4期
2 许琨;;言语生成视角下留学生口语中介词使用的考察与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04期
3 戴秋思;王振来;;日本留学生习得以介词“给”为标记句式的偏误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陈海燕;薄巍;;老挝留学生汉语单项定语习得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年02期
5 袁慧;;外国留学生介词习得过程中的偏误与教学设计[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6 华相;;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刘瑜;;中、高级学生介词“在”习得情况考察及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01期
8 刘瑜;;中、高级学对生介词“在”习得情况考查及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佳妮(E.Jani Alwis Samarakoon);汉语空间介词与僧伽罗语对应形式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刘岩;现代汉语运动事件表达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云嘎;蒙古国留学生现代汉语依据介词习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2 叶雪媛;柬埔寨学生汉语介词使用偏误分析及介词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SHAKIROVA SEVARA(白雪羽);汉语“依据类介词”在俄语中的对应表达及教学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4 MARZIYEH MIRTAJADDINI(嘉蜜);伊朗汉语学习者介词“从”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浙江大学;2017年
5 赵伊然;留学生介词结构“关于”“对于”式话题句的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6 戴勤;基于汉泰对比和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对象介词的类型学特征考察[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7 麦合地;突尼斯学生习得汉语介词“在、给、对”的偏误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8 刘畅;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方式、依据类介词偏误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9 甜甜(HANAN YASSIR);阿拉伯国家学生汉语介词“在“从”“对”、“向”习得偏误分析[D];南京大学;2017年
10 娜塔莉亚;汉俄空间关系介词对比及偏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2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7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