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马礼逊对华语言及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3 04:43
  本文以19世纪西方新教传教士来华传教为切入点,通过对马礼逊(RobertMorrison)来华传教背景、语言习得经历以及文化传播策略的梳理,系统地解析了马礼逊在辞书编纂、《圣经》汉译和早期双语教育上的杰出贡献,并对其在跨文化语言传播中如何有效促进文化融通的技巧作出了分析与总结。虽然传教士来华的直接目的是传播宗教,但作为“传教士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马礼逊在传教的同时克服重重困难,尽自己最大努力习得汉语,并认真学习传教地的文化,了解其语言环境。正是由于马礼逊在双语上杰出贡献,使得其在中国从文言到现代白话文的过渡时期起到了关键的先导作用。马礼逊所编纂的《华英字典》对传教地的文化与语言的演变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马礼逊的传教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在文化和语言上的交流。此外,本文还从接受理论的翻译观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马礼逊的《圣经》翻译的整个过程,深入剖析其在典籍汉译过程中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讨论了如何在多元文化和语言背景下有效进行文化交流的问题。本文对中西语言和文化传播的研究,在跨文化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可为当前的跨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该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2 相关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的理论基础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马礼逊传教事业研究
        2.2.2 马礼逊文教事业研究
        2.2.3 马礼逊与新闻出版事业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早期的语言学习与传教目标的确立
    3.1 基督教家庭与宗教启蒙
    3.2 初期语言训练:立志于海外传教
    3.3 神学院时期语言学习的几个基本特性
    3.4 专注于中文学习为跨文化传播做准备
4 马礼逊的汉语学习与字典编纂策略
    4.1 学习中文:克服跨文化交流的阻碍
        4.1.1 清廷严苛的法令与中文学习的困境
        4.1.2 提升中文能力与领悟中国典籍
        4.1.3 中文学习三阶段与双语教学基础的奠定
    4.2 《华英字典》的编纂策略及文化影响
        4.2.1 《华英字典》第一部分的编纂策略及特点
        4.2.2 《华英字典》第二部分的编纂策略及特点
        4.2.3 两部汉英字典编纂策略的区别与联系
        4.2.4 《华英字典》第三部分的编纂策略及特点
        4.2.5 《华英字典》的出版及文化影响
5 马礼逊翻译策略及双语教育策略研究
    5.1 接受理论境域下的马氏《圣经》汉译策略
        5.1.1 接受理论境域下的翻译观
        5.1.2 马礼逊与译作的交流策略
        5.1.3 译经原则的选择与“第二次接受活动”
        5.1.4 接受理论境域下的异化与归化翻译
    5.2 马礼逊早期双语教育的实践与策略选择
        5.2.1 英华书院的的办学构想与双语教育实践
        5.2.2 英华书院的语言教学模式和传播绩效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2896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96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0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