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副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的搭配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14:46
本文着重关注目前仍研究得不够充分的非自主动词,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借助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对具体语料进行穷尽式的查阅、分析与总结,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没(没有)”、“未”、“不”、“别”、“甭”、“莫”等否定副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的搭配情况进行考察,以求对非自主动词的全面研究做一些补充。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研究该课题的意义,总结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列举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讨论了与研究相关的几个常见否定副词,包括“没(没有)”、“未”、“不”、“别”、“甭”、“莫”,并从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了否定副词“没(没有)/未”与非自主变化动词的搭配,“没(没有)/未+V”主要出现于阐述说明类言语行为中,几乎所有非自主变化动词都可受“没”否定,使用最自由且频率最高,后面经常可以与动态助词“过”搭配使用。非自主变化动词整体倾向于表达某种静态结果性意义,当受到“没(没有)/未”否定修饰时,会被强制赋予某种动态过程意义。非自主变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少数表示误会、产生、失去、“中”、“见/到”等意义的非...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2. 关于本次研究相关的否定副词
2.1 “没(没有)”、“未”和“不”
2.2 “别”、“甭”、“莫”
3. 否定副词“没(有)/未”和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
3.1 “没(没有)/未+V”的句法分析
3.1.1 “没(没有)/未+V”与前加成分
3.1.2 “没(没有)/未+V”与动态助词
3.1.3 “没(没有)/未+V”与宾语
3.1.4 “没(没有)/未+V”充当的句法成分
3.2 “没(没有)/未+V”的语义分析
3.3 “没(没有)/未+V”的语用分析
3.4 小结
4. 否定副词“不”和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
4.1 “不+V”的句法分析
4.1.1 构成常见的固定结构
4.1.2 构成“V不V”格式
4.1.3 构成对照格式
4.1.4 其他搭配使用情况
4.2 “不+V”的语义分析
4.3 “不+V”的语用分析
4.4 小结
5. 否定副词“别/甭/莫”和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
5.1 “别/甭/莫+V”的句法分析
5.1.1 “别/甭/莫+V”与主语
5.1.2 “别/甭/莫+V”与动态助词
5.2 “别/甭/莫+V”的语义分析
5.3 “别/甭/莫+V”的语用分析
5.4 小结
6. 结语
6.1 结论与创新
6.1.1 语法语义层面
6.1.2 语用层面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语义语法条件[J]. 牛欣桐,张春泉.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2]从“不用”与“甭”的差异看语用法的凝固化[J]. 林刘巍.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02)
[3]“甭” “不必” “无须”的用法考察及对比分析[J]. 徐丽丽,车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3)
[4]“别”与引述性否定[J]. 马国彦.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4)
[5]现代汉语否定副词“没”和“没有”的差异考察——基于否定功能与衔接功能[J]. 许瑞红.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03)
[6]非自主动词进入“V+一下”格式考察[J]. 刘琴. 金田. 2014(07)
[7]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对比分析[J]. 赵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8]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未”[J]. 张玉金. 语言研究. 2013(01)
[9]否定祈使句式“别V着”刍议[J]. 李广瑜.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1)
[10]现代汉语单音节非自主动词重叠的制约条件及其他[J]. 廖栋雯.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10)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共现的认知研究[D]. 高宁.吉林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祈使范畴研究[D]. 尹相熙.复旦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汉语“没(V)什么”结构的部分否定意义研究[D]. 刘柳.湘潭大学 2015
[2]现代汉语祈使句的表情强度研究[D]. 闫肃.渤海大学 2014
[3]汉语否定副词的发展演变及其语体功能[D]. 李倩倩.宁夏大学 2014
[4]“别X”与“别X了”的研究[D]. 尹美玲.浙江师范大学 2012
[5]《水浒传》非自主动词研究[D]. 庞佳.中南民族大学 2011
[6]“别X”祈使句研究[D]. 姜慧英.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研究[D]. 赵金冠.西北师范大学 2008
[8]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研究[D]. 郝雷红.首都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89778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2. 关于本次研究相关的否定副词
2.1 “没(没有)”、“未”和“不”
2.2 “别”、“甭”、“莫”
3. 否定副词“没(有)/未”和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
3.1 “没(没有)/未+V”的句法分析
3.1.1 “没(没有)/未+V”与前加成分
3.1.2 “没(没有)/未+V”与动态助词
3.1.3 “没(没有)/未+V”与宾语
3.1.4 “没(没有)/未+V”充当的句法成分
3.2 “没(没有)/未+V”的语义分析
3.3 “没(没有)/未+V”的语用分析
3.4 小结
4. 否定副词“不”和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
4.1 “不+V”的句法分析
4.1.1 构成常见的固定结构
4.1.2 构成“V不V”格式
4.1.3 构成对照格式
4.1.4 其他搭配使用情况
4.2 “不+V”的语义分析
4.3 “不+V”的语用分析
4.4 小结
5. 否定副词“别/甭/莫”和非自主变化动词搭配
5.1 “别/甭/莫+V”的句法分析
5.1.1 “别/甭/莫+V”与主语
5.1.2 “别/甭/莫+V”与动态助词
5.2 “别/甭/莫+V”的语义分析
5.3 “别/甭/莫+V”的语用分析
5.4 小结
6. 结语
6.1 结论与创新
6.1.1 语法语义层面
6.1.2 语用层面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语义语法条件[J]. 牛欣桐,张春泉.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2]从“不用”与“甭”的差异看语用法的凝固化[J]. 林刘巍.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02)
[3]“甭” “不必” “无须”的用法考察及对比分析[J]. 徐丽丽,车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3)
[4]“别”与引述性否定[J]. 马国彦.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4)
[5]现代汉语否定副词“没”和“没有”的差异考察——基于否定功能与衔接功能[J]. 许瑞红.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03)
[6]非自主动词进入“V+一下”格式考察[J]. 刘琴. 金田. 2014(07)
[7]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对比分析[J]. 赵丹.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8]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未”[J]. 张玉金. 语言研究. 2013(01)
[9]否定祈使句式“别V着”刍议[J]. 李广瑜.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1)
[10]现代汉语单音节非自主动词重叠的制约条件及其他[J]. 廖栋雯.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10)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共现的认知研究[D]. 高宁.吉林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祈使范畴研究[D]. 尹相熙.复旦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汉语“没(V)什么”结构的部分否定意义研究[D]. 刘柳.湘潭大学 2015
[2]现代汉语祈使句的表情强度研究[D]. 闫肃.渤海大学 2014
[3]汉语否定副词的发展演变及其语体功能[D]. 李倩倩.宁夏大学 2014
[4]“别X”与“别X了”的研究[D]. 尹美玲.浙江师范大学 2012
[5]《水浒传》非自主动词研究[D]. 庞佳.中南民族大学 2011
[6]“别X”祈使句研究[D]. 姜慧英.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研究[D]. 赵金冠.西北师范大学 2008
[8]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研究[D]. 郝雷红.首都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897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9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