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体动词习得情况考察
发布时间:2020-12-15 19:04
“体动词+宾语”在汉语语法中属于难点,从本体研究上看,“体动词”本身就是一个很少被提及的概念,“体动词”和名动词、事件名词、事物名词结合的语法规则更是复杂,所以对于缺乏语感和本体学习基础的留学生来说,“体动词+宾语”的习得是一个学习难点之一。我们在考察体动词时,不仅仅考察它的本体语法特征,而是基于本体研究,进行语言之间的对比,再将体动词与宾语结合,考察体动词和宾语的各种特性的强弱,最终为留学生的偏误分析提供依据并对体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首先,本文从本体研究出发,对汉语、英语和韩语的“体动词+宾语”结构进行本体描写,再进行汉英、汉韩的比较,为偏误研究做好理论准备。其次,本文通过对留学生的测试得出的语料进行数据统计,得出了欧美国家学生和韩国学生在“体动词+宾语”结构中的不同的偏误情况的偏误率,从而分析出偏误类型、偏误原因,并对教学提出建议。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包括本文的结论和仍存在的问题等。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成果
1.2.2 国外研究情况
1.3 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1.3.1 研究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2章 汉语“体动词+宾语”结构
2.1 体动词及相关的述宾结构
2.1.1 体动词的词汇意义
2.1.2 “体动词+宾语”结构
2.2 “体动词+宾语”的宾语分类与组合
2.2.1 “体动词+名动词”
2.2.2 “体动词+事件名词”
2.2.3 “体动词+事物名词”
2.3 “体动词+宾语”结构的汉英、汉韩比较
2.3.1 汉英比较
2.3.2 汉韩比较
第3章 留学生汉语“体动词+宾语”结构习得考察
3.1 测试卷背景资料
3.1.1 测试对象
3.1.2 测试内容及方法
3.2 留学生“体动词+宾语”结构习得情况考察
3.2.1 判断题习得情况
3.2.2 选择题习得情况
3.2.3 “体动词+宾语”结构整体分析结果
第4章 留学生汉语体动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4.1 偏误类型
4.1.1 隐含动词的遗漏
4.1.2 隐含动词和“了”的误加
4.1.3 由体动词和宾语之间语义关系引起的偏误
4.1.4 隐含动词错序
4.1.5 由宾语名词事件性强弱引发的偏误
4.1.6 小结
4.2 偏误原因
4.2.1 语际干扰和语内干扰
4.2.2 对体动词的规则的不完整应用
4.2.3 教材的误导
4.3 教学建议
4.3.1 教师需加强体动词的理论研究
4.3.2 教师需加强语言的对比分析
4.3.3 讲解体动词时引入“体动词+宾语”的语法结构
4.3.4 根据体动词语法规则设计相关练习
第5章 总结
5.1 本文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留学生汉语体动词习得情况测试卷
留学生汉语体动词习得情况测试卷(答案)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偏误分析理论及其应用[J]. 杨勇.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1)
[2]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类型学[J]. 王勇,周迎芳. 中国外语. 2014(05)
[3]典型事件宾语的形式分类及其认知基础[J]. 原苏荣.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02)
[4]逻辑转喻、事件强迫与名词动用[J]. 宋作艳. 语言科学. 2013(02)
[5]基于语言运用的体动词逻辑转喻分析[J]. 秦洪武,王克非.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5)
[6]现代汉语名词语义分类体系研究[J]. 王华.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04)
[7]汉、英主要“事件名词”语义特征[J]. 陆丙甫. 当代语言学. 2012(01)
[8]“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J]. 沈家煊.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1)
[9]事件结构理论的起源与发展[J]. 朱怀. 外语学刊. 2011(06)
[10]隐现动词分析[J]. 张彦春.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动作动词及受事主语句研究[D]. 何薇.苏州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动词偏误分析[D]. 杨蓉.苏州大学 2015
[2]能愿动词“能”、“会”的语用功能研究及偏误分析[D]. 胡健君.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动词偏误分析[D]. 宋周成(SONG JUSUNG).吉林大学 2014
[4]形式动词研究及偏误分析[D]. 林菁.福建师范大学 2013
[5]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体的习得偏误分析[D]. 杨永娟.黑龙江大学 2011
[6]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 顾娟.黑龙江大学 2011
[7]现代汉语中“起始义”表达方式的研究[D]. 唐晓荣.湖南师范大学 2008
[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 吕兆格.天津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18759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成果
1.2.2 国外研究情况
1.3 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1.3.1 研究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2章 汉语“体动词+宾语”结构
2.1 体动词及相关的述宾结构
2.1.1 体动词的词汇意义
2.1.2 “体动词+宾语”结构
2.2 “体动词+宾语”的宾语分类与组合
2.2.1 “体动词+名动词”
2.2.2 “体动词+事件名词”
2.2.3 “体动词+事物名词”
2.3 “体动词+宾语”结构的汉英、汉韩比较
2.3.1 汉英比较
2.3.2 汉韩比较
第3章 留学生汉语“体动词+宾语”结构习得考察
3.1 测试卷背景资料
3.1.1 测试对象
3.1.2 测试内容及方法
3.2 留学生“体动词+宾语”结构习得情况考察
3.2.1 判断题习得情况
3.2.2 选择题习得情况
3.2.3 “体动词+宾语”结构整体分析结果
第4章 留学生汉语体动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4.1 偏误类型
4.1.1 隐含动词的遗漏
4.1.2 隐含动词和“了”的误加
4.1.3 由体动词和宾语之间语义关系引起的偏误
4.1.4 隐含动词错序
4.1.5 由宾语名词事件性强弱引发的偏误
4.1.6 小结
4.2 偏误原因
4.2.1 语际干扰和语内干扰
4.2.2 对体动词的规则的不完整应用
4.2.3 教材的误导
4.3 教学建议
4.3.1 教师需加强体动词的理论研究
4.3.2 教师需加强语言的对比分析
4.3.3 讲解体动词时引入“体动词+宾语”的语法结构
4.3.4 根据体动词语法规则设计相关练习
第5章 总结
5.1 本文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留学生汉语体动词习得情况测试卷
留学生汉语体动词习得情况测试卷(答案)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偏误分析理论及其应用[J]. 杨勇.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1)
[2]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类型学[J]. 王勇,周迎芳. 中国外语. 2014(05)
[3]典型事件宾语的形式分类及其认知基础[J]. 原苏荣.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02)
[4]逻辑转喻、事件强迫与名词动用[J]. 宋作艳. 语言科学. 2013(02)
[5]基于语言运用的体动词逻辑转喻分析[J]. 秦洪武,王克非.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5)
[6]现代汉语名词语义分类体系研究[J]. 王华.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04)
[7]汉、英主要“事件名词”语义特征[J]. 陆丙甫. 当代语言学. 2012(01)
[8]“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J]. 沈家煊.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1)
[9]事件结构理论的起源与发展[J]. 朱怀. 外语学刊. 2011(06)
[10]隐现动词分析[J]. 张彦春.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动作动词及受事主语句研究[D]. 何薇.苏州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动词偏误分析[D]. 杨蓉.苏州大学 2015
[2]能愿动词“能”、“会”的语用功能研究及偏误分析[D]. 胡健君.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动词偏误分析[D]. 宋周成(SONG JUSUNG).吉林大学 2014
[4]形式动词研究及偏误分析[D]. 林菁.福建师范大学 2013
[5]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体的习得偏误分析[D]. 杨永娟.黑龙江大学 2011
[6]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 顾娟.黑龙江大学 2011
[7]现代汉语中“起始义”表达方式的研究[D]. 唐晓荣.湖南师范大学 2008
[8]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 吕兆格.天津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18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1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