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乌合之众》在我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09:04
  不久前随着疫情的突如其来,"乌合之众"一词频现报端,而其出处《乌合之众》一书不但常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且有着逾百种中译本。通过收集《乌合之众》的所有中译本及译者、出版社的相关资料,勾勒《乌合之众》在我国的译介与传播历程。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对之加以阐释,发现在译者、书商、自媒体等行动者的参与下,《乌合之众》的早期译本较为严谨忠实,后期译本多为粗制滥造。而当下此书则跳脱出了文字的局限,以漫画、有声读物、短视频等形式继续传播。通过梳理《乌合之众》的译介与传播轨迹也可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反向启示。 

【文章来源】:东南传播. 2020,(10)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乌合之众》在我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超星发现”上“新保守主义”的学术发展趋势

趋势图,新保守主义,学术,趋势


图一“超星发现”上“新保守主义”的学术发展趋势那么这样一本“诋毁”群众的书何以在我国火热?其实,它的流行与上世纪末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当时人们需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思以往得失并了解西方制度的利弊。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关。[34]“新保守主义”的提出由萧功秦于1990年年底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一时间,保守主义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众多学者纷纷反思并批判激进主义。到了千禧年后,文化保守主义抬头,甚至有人把这一年命名为“文化保守主义年”,其标志事件是《甲申文化宣言》的发表。[35]方克立把新保守主义的特征概括为:反思和批判激进主义;回归传统;批判激进主义的同时钟爱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宣扬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和世界观。[36]于是保守主义色彩浓重的《乌合之众》于千禧年传入我国,它的译介不仅是当时我国新保守主义兴盛的表现,更为这种思潮的发展推波助澜。


本文编号:2972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72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7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