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与其p,孰若q”的构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7:41
古汉语构式"与其p,孰若q"是由"与其"和"孰若"两个相互依存,却又不连贯的词语形成的框架构式义。此构式形成发展于唐宋时期,由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与其"句式演变而来。本文从常、变项分别探究其特征,并分析其语义和语用功能,由此得出"与其p,孰若q"构式的取舍性、预设性以及此构式的主观化特征。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2020,(1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与其p,孰若q”的句式分析
二、“与其p,孰若q”构式解析
(一)常项“与其”和“孰若”
(二)变项“p”和“q”
三、“与其p,孰若q”构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
(一)语义方面:取舍性和预设性
1.取舍性
2.预设性
(二)语用方面:主观意愿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与其说p,不如说q”句式辨察[J]. 沈威. 汉语学报. 2017(01)
[2]“与其p,不如q”句式的主观化[J]. 王天佑. 语文研究. 2015(01)
[3]“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J]. 姚双云. 汉语学报. 2012(02)
[4]“与其”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J]. 王天佑.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5]可转换成“宁可B,也不A”的“与其A,不如B”的类型及其他[J]. 周有斌. 语言研究. 2004(04)
[6]“与其p,不如q”格式试析[J]. 高顺全. 南开语言学刊. 2004(01)
[7]说“孰与”与“孰若”[J]. 王阜彤. 语文研究. 1992(04)
博士论文
[1]汉语取舍范畴研究[D]. 王天佑.山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7253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2020,(1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与其p,孰若q”的句式分析
二、“与其p,孰若q”构式解析
(一)常项“与其”和“孰若”
(二)变项“p”和“q”
三、“与其p,孰若q”构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
(一)语义方面:取舍性和预设性
1.取舍性
2.预设性
(二)语用方面:主观意愿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与其说p,不如说q”句式辨察[J]. 沈威. 汉语学报. 2017(01)
[2]“与其p,不如q”句式的主观化[J]. 王天佑. 语文研究. 2015(01)
[3]“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J]. 姚双云. 汉语学报. 2012(02)
[4]“与其”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J]. 王天佑.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5]可转换成“宁可B,也不A”的“与其A,不如B”的类型及其他[J]. 周有斌. 语言研究. 2004(04)
[6]“与其p,不如q”格式试析[J]. 高顺全. 南开语言学刊. 2004(01)
[7]说“孰与”与“孰若”[J]. 王阜彤. 语文研究. 1992(04)
博士论文
[1]汉语取舍范畴研究[D]. 王天佑.山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7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77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