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表征的象和意
发布时间:2021-03-18 18:41
语言反映了使用者的思维模式,不同民族的语言必然带有其思维烙印,能反映特定民族的思维方式。本文立足于英汉的时空性思维差异,认为汉语的空间性思维特质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象意思维,正是根植于汉民族的象意思维使汉字在表征上表现出强烈的象意化特征。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象"的分类明晰"象"的特征以及在"象"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意"的特征,进而通过对以六书为主的汉字构形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汉民族的象意思维渗透于汉字的各书构形,且两者层层递进、生生不息。因此,本文认为,汉民族原初的象意思维使汉语偏重于空间思维,这使得汉字在构形上具有明显的象意化特征。
【文章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42(03)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二、象意思维:“象”和“意”
1.“象”的分类及特征
(1)可视具象
(2)可视超象
(3)想象之象
(4)象象之象
2.“意”的特征
(1)直观性和形象性
(2)抽象性
三、汉字的象意化特征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 形声
5.转注
6.假借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言符号和修辞的多样性和民族性[J]. 王文斌,崔靓. 当代修辞学. 2019(01)
[2]论汉字构造方式中抽象意义具象化的认知规律[J]. 周运会,吴世雄. 外语学刊. 2017(01)
[3]从唐诗的对偶看汉语的词类和语法[J]. 沈家煊. 当代修辞学. 2016(03)
[4]试论英语的西方音乐特征与汉语的中国绘画特征[J]. 王文斌,崔靓. 外语教学. 2016(03)
[5]词类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词类[J]. 沈家煊. 当代语言学. 2015(02)
[6]论英汉表象性差异背后的时空特性——从Humboldt的“内蕴语言形式”观谈起[J]. 王文斌. 中国外语. 2013(03)
[7]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 王文斌.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2)
[8]“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J]. 沈家煊.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1)
[9]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J]. 沈家煊. 汉语学习. 2011(03)
[10]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象”与“象思维”引论[J]. 王树人. 河北学刊. 2007(05)
本文编号:3088749
【文章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42(03)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二、象意思维:“象”和“意”
1.“象”的分类及特征
(1)可视具象
(2)可视超象
(3)想象之象
(4)象象之象
2.“意”的特征
(1)直观性和形象性
(2)抽象性
三、汉字的象意化特征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 形声
5.转注
6.假借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言符号和修辞的多样性和民族性[J]. 王文斌,崔靓. 当代修辞学. 2019(01)
[2]论汉字构造方式中抽象意义具象化的认知规律[J]. 周运会,吴世雄. 外语学刊. 2017(01)
[3]从唐诗的对偶看汉语的词类和语法[J]. 沈家煊. 当代修辞学. 2016(03)
[4]试论英语的西方音乐特征与汉语的中国绘画特征[J]. 王文斌,崔靓. 外语教学. 2016(03)
[5]词类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词类[J]. 沈家煊. 当代语言学. 2015(02)
[6]论英汉表象性差异背后的时空特性——从Humboldt的“内蕴语言形式”观谈起[J]. 王文斌. 中国外语. 2013(03)
[7]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 王文斌.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2)
[8]“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J]. 沈家煊.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1)
[9]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J]. 沈家煊. 汉语学习. 2011(03)
[10]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象”与“象思维”引论[J]. 王树人. 河北学刊. 2007(05)
本文编号:3088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8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