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北京话“
发布时间:2021-04-28 22:24
现代汉语语气词"啊"因受前行音节的影响而读音有所不同,且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一特点在清末民初以北京话为基础创作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并且在从《红楼梦》经清末民初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话中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这说明,"啊"系语气词词形选择受到的语音制约条件近200年来不是一种发展关系,而是一种保持或继承关系;"啊、呀、哇、哪"与相应的语音条件并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而只是一种倾向性、可能性。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6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啊”
(一)“啊”的分布及特点
(二)“啊”在近200年间的演变情况
三、“呀”
(一)“呀”的分布及特点
(二)“呀”近200年间的演变情况
四、“哇”
(一)“哇”的分布及特点
(二)“哇”近200年间的演变情况
五、“哪”
(一)“啊”系与“呢”系
(二)“哪”的分布及特点
(三)“哪”近200年间的演变情况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早期北京话材料看虚词“了”的读音变化[J]. 郭锐,陈颖,刘云. 中国语文. 2017(04)
[2]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以“呀、哪、啦”为例[J]. 方梅.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2)
[3]近代汉语后期语气词“啊”与“呀”、“哇”、“哪”的关系——以《聊斋俚曲》为例[J]. 翟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4]北京话韵母o uo e ie ye溯源[J]. 高晓虹,刘淑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1)
[5]语气助词“呀”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J]. 钟兆华. 中国语文. 1997(05)
[6]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 江蓝生. 语文研究. 1986(02)
本文编号:316628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6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啊”
(一)“啊”的分布及特点
(二)“啊”在近200年间的演变情况
三、“呀”
(一)“呀”的分布及特点
(二)“呀”近200年间的演变情况
四、“哇”
(一)“哇”的分布及特点
(二)“哇”近200年间的演变情况
五、“哪”
(一)“啊”系与“呢”系
(二)“哪”的分布及特点
(三)“哪”近200年间的演变情况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早期北京话材料看虚词“了”的读音变化[J]. 郭锐,陈颖,刘云. 中国语文. 2017(04)
[2]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以“呀、哪、啦”为例[J]. 方梅.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2)
[3]近代汉语后期语气词“啊”与“呀”、“哇”、“哪”的关系——以《聊斋俚曲》为例[J]. 翟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4]北京话韵母o uo e ie ye溯源[J]. 高晓虹,刘淑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1)
[5]语气助词“呀”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J]. 钟兆华. 中国语文. 1997(05)
[6]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 江蓝生. 语文研究. 1986(02)
本文编号:3166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6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