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泰语存现句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5 19:02
存现句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子,无论在何种语言都需要表达存现,但是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三个平面理论方法、语言对比法、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壮泰语存现句进行对比分析。壮语和泰语属于亲属语言,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现有的研究大多没有直接将壮语和泰语放在一起讨论存现句上的异同,壮泰语存现句对比研究还存在着空白,故本文认为壮泰语存现句的对比研究是具有意义的。本文首先对壮泰语存现句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然后界定存现句的定义和范围,再分别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上对壮泰语存现句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最后总结前文的主要观点。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从不同角度观察壮语和泰语的存现句的异同,寻找二者的语言特点。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价值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壮语存现句研究
二 泰语存现句研究
三 汉语存现句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一 研究方法
二 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第二章 壮泰语存现句句法对比分析
第一节 存现句的界定和范围
第二节 存现句的构成
一 存现句A段
二 存现句B段
三 存现句C段
第三节 壮泰语存现句句式对比
一 处所词语+系动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二 处所词语+动词+名词性词组+时态助词
三 处所词语+动词+趋向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四 处所词语+光杆动词+名词性词组
五 系动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六 名词性词语
第四节 存现句体貌对比分析
一 持续体
二 起始体
三 完成体
四 经历体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壮泰语存现句语义对比分析
第一节 存现句各段的语义特征对比分析
一 A段的语义特征
二 B段的语义特征
三 C段的语义特征
第二节 存现句的语义指向对比分析
一 状语的语义指向
二 补语的语义指向
三 定语的语义指向
第三节 存现句的施受关系对比分析
一 施事宾语
二 受事宾语
三 中性宾语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壮泰语存现句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存现句主题和焦点对比分析
一 主题和述题
二 焦点
第二节 存现句行为类型对比分析
一 叙述型
二 判断型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勾漏粤语与壮语存在动词的比较研究[J]. 黄美新,杨奔. 广西社会科学. 2013(10)
[2]壮语的体标记简析[J]. 陆天桥. 百色学院学报. 2013(01)
[3]汉语“有"字句与泰语“■”字句的对比研究[J]. 齐春红,王冬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05)
[4]白傣语与泰语的比较研究[J]. 刀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5]泰语里的汉语借词“是”[J]. 薄文泽. 民族语文. 2008(01)
[6]泰语的指示词——兼谈侗台语指示词的调查与定性[J]. 薄文泽. 民族语文. 2006(06)
[7]论方位词做存现句A段的条件[J]. 潘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8]存现句在不同语体中的差异考察[J]. 潘文. 修辞学习. 2003(06)
[9]论存现句的性质和范围[J]. 潘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3)
[10]20世纪80年代以后存在句研究的新发展[J]. 潘文. 语文研究. 2002(03)
博士论文
[1]壮语方言体标记研究[D]. 曹凯.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壮语体貌范畴研究[D]. 梁敢.中央民族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汉语“着[(?)]”与泰语“(?)”的比较研究[D]. 张伟君.云南民族大学 2017
[2]存现句的跨语言研究[D]. 李芳情.南昌大学 2014
[3]汉泰语存现句对比研究[D]. 杨成丰.广西民族大学 2014
[4]马山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 谢海洋.广西大学 2012
[5]大新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 卢业林.广西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31603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价值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壮语存现句研究
二 泰语存现句研究
三 汉语存现句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一 研究方法
二 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第二章 壮泰语存现句句法对比分析
第一节 存现句的界定和范围
第二节 存现句的构成
一 存现句A段
二 存现句B段
三 存现句C段
第三节 壮泰语存现句句式对比
一 处所词语+系动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二 处所词语+动词+名词性词组+时态助词
三 处所词语+动词+趋向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四 处所词语+光杆动词+名词性词组
五 系动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六 名词性词语
第四节 存现句体貌对比分析
一 持续体
二 起始体
三 完成体
四 经历体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壮泰语存现句语义对比分析
第一节 存现句各段的语义特征对比分析
一 A段的语义特征
二 B段的语义特征
三 C段的语义特征
第二节 存现句的语义指向对比分析
一 状语的语义指向
二 补语的语义指向
三 定语的语义指向
第三节 存现句的施受关系对比分析
一 施事宾语
二 受事宾语
三 中性宾语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壮泰语存现句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存现句主题和焦点对比分析
一 主题和述题
二 焦点
第二节 存现句行为类型对比分析
一 叙述型
二 判断型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勾漏粤语与壮语存在动词的比较研究[J]. 黄美新,杨奔. 广西社会科学. 2013(10)
[2]壮语的体标记简析[J]. 陆天桥. 百色学院学报. 2013(01)
[3]汉语“有"字句与泰语“■”字句的对比研究[J]. 齐春红,王冬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05)
[4]白傣语与泰语的比较研究[J]. 刀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5]泰语里的汉语借词“是”[J]. 薄文泽. 民族语文. 2008(01)
[6]泰语的指示词——兼谈侗台语指示词的调查与定性[J]. 薄文泽. 民族语文. 2006(06)
[7]论方位词做存现句A段的条件[J]. 潘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8]存现句在不同语体中的差异考察[J]. 潘文. 修辞学习. 2003(06)
[9]论存现句的性质和范围[J]. 潘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3)
[10]20世纪80年代以后存在句研究的新发展[J]. 潘文. 语文研究. 2002(03)
博士论文
[1]壮语方言体标记研究[D]. 曹凯.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壮语体貌范畴研究[D]. 梁敢.中央民族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汉语“着[(?)]”与泰语“(?)”的比较研究[D]. 张伟君.云南民族大学 2017
[2]存现句的跨语言研究[D]. 李芳情.南昌大学 2014
[3]汉泰语存现句对比研究[D]. 杨成丰.广西民族大学 2014
[4]马山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 谢海洋.广西大学 2012
[5]大新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 卢业林.广西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31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231603.html